Saturday, November 14, 2009

生日

今天生日,照例来说应该写点什么,可是又好像没什么东西好写。好啦,十八岁了(终于)....虽然我感觉自己已经20岁了,18岁对每个人来说还是存在一定意义的,就好像从小学升中学一样。在想每年的生日应该都会在平淡中度过的了,每一年应该都会落在study week... 没收到什么可以用手触碰的礼物,除了学校颁的一个奖杯....

今天一整天都跟老哥度过,算是一个温馨的生日。在想生日要不要读书,读了好像有点不对劲,最后还是读了1个小时....中午一整天都花在orchard road, 先去看戏,然后去看orchard road 摆放的圣诞节装饰。

那部戏叫2012,讲的是相传玛雅文明预言地球在2012年将会面临世界末日,太阳系全部星球会在同一直线上,然后太阳系进入银河系最深处,然后就会经历类似冰河时期的一个周期,地壳位移,火山爆发,海啸袭击,整个世界都会面临无法估计的破坏。故事就讲述2009年有科学家发现太阳有异样,然后估计地球会在短期内遭到毁灭性的情况。这个时候美国总统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召集各国领袖讨论,然后开始了一个名为“西藏楚名谷水坝工程”。

电影进行到这里就很啰嗦,就在几个家庭中穿插,其中有些情节看了真实心都冷掉,拍摄手法跟普通美国电影一样,看似刺激,其实早在预料之内。是到后面才有一点点新鲜感。起初我还以为它们建的工程是个太空船,会把人类载到外太空上然后再回来,结果看到几个直升机在这几只动物,才发现,果然是美国戏啊。这里解说一下,圣经里面有讲到从前有个大水灾,然后诺亚就建了一个方舟,从每个动物品种上选一雄一雌,我看到电影直接dulan,因为让我想到那个该死的moral老师,上moral科跟我讲耶稣,讲夜宿是世界上唯一的神,讲我那里可以不尊敬耶稣的,耶稣会惩罚我的。对咯,用一个moral A1来惩罚我。

电影就跟预期中没什么两样的结束了,结论是诺亚方舟现代高科技版。不过撇开耶稣,这部戏的特效做得真得很好,很逼真,这应该是唯一一个值回票价的原因吧。只是,当你的知识越广泛时,就会难免对某些情节产生疑问,就像戏里说neutrino 突变变成另一个粒子,结果对地球产生另类的伤害。莫名其妙,粒子是生物吗?会突变吗?neutrino是一种非常小,非常不活跃的粒子,人类要探测它都难了,它还会变成另一种粒子?拜托编一个比较合理的剧本啦,全世界的物理学家看到都dulan啊。还有一些莫名奇妙的,各国都有自己的海上武装力量,难道他们的防卫力会差吗?还需要多建几艘船来抵抗地震海啸吗?难道那时候科技突然进步,研发出一些高度坚硬合金?会有人相信美国海军的船只不是全世界最好的船只吗?还要劳烦美国总统坐空军一号到中国西藏逃命,Made In China 原来强于 Made In U.S.A. 其实整个故事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美国老想要发扬基督教。

我想我们应该是NUS中数一数二今天去外面玩一整天的人,别人都在为考试努力奋斗,我也想那样,只是想了好久,考那么好的成绩干嘛?差别只不过是文凭上的一行字而已嘛。所以我决定用一个非常轻松的学习方式去面对,这个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边看pps边做past year paper,不会做再去翻相关章节,高效又搞笑。相对于那些读得半生不死的人,我觉得我获得了健康和快乐。

下个礼拜可能会在永升房间和我哥哥家度过,不太想回去pgp那个鬼地方,看着那堆鬼一般的人,sian 掉。

Sunday, November 1, 2009

这几天

这几天经历太多事情,想好好把它全部写出来。
星期五:红白大会,这是一个我的课外活动歌谣举办的活动,是组band唱流行歌的比赛,里面的人都是完全不认识的。我唱的歌是黑色幽默,我的最爱。可是我并没有唱得很好,假音不够完美。整个红白的素质不是很高,因为那边的人都不太会唱歌,所以会听到很多走音或者五音不全,心想vocalist比instrumentalist难找啊...还有,中国人唱歌普遍上不行....还有人误认我是中国人....fuk.....不过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节目,能够认识很多人,我是越来越能够学习谦卑了。还遇到两个吉他超强的中国人,佩服佩服,我估计永远达不到他们的水平的了。

星期六:这真的很忙的一天了,一早八点多要起来,去练吉他,那天要去的地方是....... PRISON !!! 去监狱表演吉他,这是我想也没想过的。监狱在Changi, 满远的。要进入监狱不容易,手续非常多,可是这就说明了新加坡对一些场合的态度还是有很严肃的。监狱建得非常美,远远看就好象是apartment,果然是新加坡阿,跟我心目中的监牢完全不像。可惜监狱里面不能带相机,要不然能拍一些照片起来。监狱很严肃,里面的官员做事都很有效率,要带东西进去,要事先申请,多带一条毛都不能。进入监狱很麻烦,到了报到处还要拿pass驾车绕一圈去另外一边进入。我们没有进入监友住的地方,只是进入一个主要建筑。里面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有auditorium, workshop, function room....这像是监狱吗?我想马来西亚应该不会是这样的。

进去里面不久后那些监友就进来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过真正的监友,他们全部都剪了短发,所以反而看起来是那种神经病患。可是很奇怪,他们看起来都好开心,或许那时是他们一天中唯一能自由的时间吧。一些简单的介绍后我们就开始表演了。每表演完一首歌他们都很大声地为我们鼓掌欢呼,比concert时听到的掌声都大声,心中真的很感动,我的大学生活没有留白啊。他们唯一有表露出监友的感觉是当官员进来时他们全体起立敬礼,有军人的感觉,可以知道他们在里面是有受严格的纪律训练的。

我们表演完后,我以为就完了,结果后来才知道他们也有带来表演。起初我以为是些很初级的表演,结果当鼓声一下,我傻眼了。他们表演的真的很专业,full band,什么乐器都有,整首歌表演得很完整,我们听到全都吓傻了,他们不是在玩玩的,应该是练了很久的了。那瞬间我觉得很感动,这才是监狱最基本的意义,让犯人能够有改过自新,重新投入的能力。后来有个人solo bass,我们全部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拍掌,他弹得比我们多数人都好,真的不能因为人家曾经做了什么坏事而鄙视或对他们有偏见。

他们表演完后,就回座位坐。我们被分成两个部分,由于我是坐在最靠边的,也是离他们最近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可是能够坐在一起分享音乐,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看世界的方法也不太一样了。以前我认为犯人进监牢是为了让社会少了一些作奸犯科的人,现在才知道,监牢也是一个让人反省、重新来过的地方。纵使他们已经留案底,在监牢里学到的东西真的能帮助到他们。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坏的。这点我真的很佩服新加坡政府,他们真的想让每个监友都有second life chance,纵然曾经犯过错,人生还能有第二遍。

去玩监狱回来就直接回宿舍做gym了,然后晚上有个halloween night party, 白天跟晚上真的差好多。这个party虽然我知道可以普通打扮出席,可是我不想大学四年还是什么都没尝试过,就想去真正玩玩。作的服装是superman,好象有点不搭主题,可是那时我想到最容易又能吸引人注意的服装了。拿个旧衣服剪个S shape,然后拿胶带固定整个形状。焦点其实是在那条红底裤,幸好他还满红的,别人能够分辨出我是超人。最后的最后就那个plastic bag剪三个洞遮住自己的脸。结果还真的有人认不出我来。最后还入围最佳服装(其实很容易就能入围的),最后还跳了Michael Jackson的摸烂舞,有点自high。

Party 完后很庆幸自己是独中生,我们之间的感情真的很好。因为这次party是独中生和国中生联办的,照理来说人数大半应该都是国中生,结果没有。我们之间很好的联系让几乎每个人都来捧场了,而国中生之间稀松的关系并没有招来很多人参加。而且我们彼此之间没有疑问,都是说华语的。国中生很多人平时都在说英文,真的感觉很悲哀,明明是个华人,为什么平时沟通不是用华语的呢?国中生难道就不能用华语沟通吗?好像讲华语很sia sui 酱,我反而还觉得很骄傲呢。觉得新加坡人讲英语能接受,可是马来西亚人讲英语就觉得很不爽了。还有我觉得马来西亚人真的很保守,大家来参加party好像是旁观者一样,根本就是站在旁边你看我我看你,还想一直推人出来跳舞,我还以为只有日新独中的人才会这样的呢。做马来西亚人的event真的很辛苦,如果是新加坡人一下子就high了,可能这就是造成我来这里这么久都没去过club的原因吧。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啦,大家读书都很认真....sianzz

星期天早上,噢不下午12点醒来就赶去我哥哥那边吃午餐,没办法,昨夜看球到半夜4点。吃了好多钱。然后就去看Michael Jackson的电影,看了我好想掉眼泪,这就是一代巨星,每个动作,每个歌声都那么迷人。电影中播放的是他的演唱会彩排(他还没开第一场演唱会就去世了),观众看到的更多的是私底下的他,看看平时的他对音乐,对表演的想法,执着。可是也能看到私底下的他其实有点人群恐惧症,很怕跟人说话,怕说错了会被人反对,他压力真的好大,难怪会长期服食药物。可是一上台后的他,整个人就活起来了,世界仿佛是为了他而转。那种感觉不是凡人能够做到的。看到最后结束时很多人都拍掌了,我也快要哭了,他就这样走了。King of Pop, 我永远爱你。在此也呼吁大家去看这个电影,因为它只会在戏院播2个星期,电影所有额外收入会用来给Michael 的母亲和孩子们未来的生活用的。

好长的一段字,终于完了,我只能用极度完美来形容我的周末,希望大家也像我一样多做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整天读书,那不应该是大学生活。


Tuesday, October 27, 2009

演奏会

最近疯狂爱上看演奏会,可能是哥哥的影响。来新加坡这三个月中,总共去看了6场演奏会(其中一场是文化表演),满足感十分大。听听那些飘扬的旋律,心情总会十分放松,不会去想太多烦恼事,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大学生活。可能使我很幸运选了这间大学,有音乐学院,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免费的音乐表演看,无意间会培养自己的内涵。

今天看的演奏会是 Brass。Brass 是什么就有点难解释,应该是那种铜乐器,只有几个按钮,可是要通过吹气的不同来调整音调。吹的音乐我哥哥说应该是contemporary classical music,现代古典音乐,由现代人(一两百年内)作的曲。这种音乐非常难懂,我刚刚听了一小时半多数的曲子都觉得很怪,可能少接触这种类型的音乐。可是听我一个音乐学校的朋友说现代古典音乐很难听,一个作曲家随便哼哼两句就觉得是好旋律,结果很多时候会变成太难懂,甚至难听。

幸好,最后有看到一架钢琴,grand piano 理所当然的。可是它的牌子让我感觉到十分兴奋,Steinway and Sons。没有听过的人没关系,因为它很稀少,你不太可能在普通场合中看到它。弹出来的声音,真的感觉上那架钢琴是有灵魂的,轻快的旋律就好像在天堂一样,厚重的音调会重重打在你的心上,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看着那位钢琴师陶醉的样子,仿佛和钢琴琴人合一,表情变化就好像在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一样,去演奏会听到的感觉真得很不一样,需要个人亲身体会。

描述的好像有点夸张,然而这的确是我最诚实的感受,建议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听听演奏会。

Sunday, October 4, 2009

大学生活

来这里也有2个月了,虽然很靠近马来西亚,文化差异不大,也有家人在这边,还是觉得生活没什么目的。可能是8个月假期造成的性格变化,我开始变得孤僻,也不想去参与什么活动,不想去认识新朋友,每天上课最想回到房间对着电脑,考试也不想去读,反正成绩出来也不会让自己有什么惊喜。在反思着我在大学应该用什么模式,新大是一间很严肃的大学,课业绝对占了你大部分的时间,不努力就会跟不上别人,成绩就会很难看。开始在想自己适不适合这种环境,毕竟日新独中教育了我懒散的五年,看看从中华来的人,每一个对自己可也都好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然而我一直强调我没有后悔在日新荒废了五年,那是一段很快了很无忧的日子。现在开始还债了,开始对现实低头,承认自己的短处,要改进了。

Monday, August 31, 2009

怀念

刚刚浏览完美珍老师和庄校长的部落格,还真是想念他们。他们应该没想到一个这么叛逆的学生毕业之后还会想念他们。

其实我想念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中学的学习环境、同学,那种有人在旁扶着你的感觉,可能因为我还长不大吧。很怀念每天早上去到学校就有几个鸟人在那边讲鸟话,虽然很鸟,但也让我们愉快地度过一个鸟天。想念老师在上课之余还会关心你的个人状态,尽的责任早已远远超过老师的范围。普通学生可能感受没那么深,但对于我这种特别学生来说,那却是值千金的。很想念跟老师针锋相对、大乱训导处。这些种种在大学都没办法完成。在大学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人与人相处也会隔着一层膜。虽然这是长大的代价,但要接受它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想念每天上课前、午休、放学后,可以肆无忌惮得跟朋友大聊南北,越没营养越开心。叛逆的心中是最珍贵的,尽管已经渐渐失去了,偶尔想起来时还是会不经意的一笑。

算了,想这么多也无法把时间调退,唯有把这份回忆好好的保存在我的脑海中,明天又要为课业冲刺了。

Saturday, August 29, 2009

理想与现实

我个人认为,在大学选科系很多时候会不尽人意,有些人想选自己喜欢的科系,例如物理、数学、化学,可是没什么前途;有些人则向钱看齐,去读一些热门的科系,例如化学工程、精算,为未来打算,可是自己喜不喜欢那个科系又好像说不太上来。

在我看来,去读工程而不读纯理科的人都是有目的性的,有些人怕以后没工作,有些人怕读纯理科应付不来,当然还是有人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只是我很纳闷,人有时候是不是应该放下身上的包袱,而去聆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被环境影响呢?

要做到这点可不容易,因为有些人甚至读大学都是父母逼,或者觉得朋友们都去读了,自己不读很丢脸。有多少人来大学是为了求知识的呢?我想真得不多。但至少读物理系的很多。我个人认为读物理系的人有分两种:第一种是进不到工程而勉为其难来读科学,而那么多科系当中只有物理最看得上眼;而第二种则是身怀求知的热情,一心想对物理更了解,或者想跟物理很好的人交流,他们不怕未来没有工作,只怕兴趣无法被满足。对于这种人,我衷心的佩服,他们是真正来读大学的。

这篇文章没有在影射任何人,只是在感叹这个社会。

Tuesday, August 18, 2009

有点闷最近,没有功课没有活动,每次上完课就直接回宿舍荒废,很难想象阿雷每天晚上不停在念书吧?我现在就差不多那样,到了大学才深深体会庄校长所说的学习四步骤:预习-->专心上课-->复习-->独立做作业。当中以预习和复习最重要,专心上课吗?算了吧,没差。我的大学的学习方式是先把老师会教的东西看过一遍,选出不明白的地方,再去上课听,跟同学讨论。如果全部都会了,那就不用去上课了,反正没有点名,而且有录下来,随时不懂随时可以再看过。正因为这样,我昨天ponteng 了大学生涯第一堂课,而去跟我老哥上另一堂课,Science of Music。不错不错,美女很多,我决定每个星期都去上了。

Join 了Guitar Ensemble,顾名思义是一堆guitar组合而成的团体,这算是了了我的梦想吧?跟别人一起表演guitar的梦想....幸好我的水准还不错,一进去就能跟正选大队一起练了,那种几十个人一起演奏的感觉真不同,虽然只是一小分子,足以产生荣耀感。

明天应该会再pon两堂课吧?看心情咯。

Monday, August 10, 2009

大学生活

很久没有更新了,不是没时间,而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读大学是我三年的梦想,进到去我只有压力解除的感觉,兴奋感缺乏。我不是一个sentimental的人,离开马来西亚也没有一丝不舍,尽管在这里好朋友不多。

每个人读大学的目标不一样,有的人想考到很好的成绩好让证书美美,有的人想尽情玩乐,享受大学生活,有的人却只想安安稳稳的毕业。我就是最后一种。由于数学很差,对于读物理系有不小的影响,我必须花比别人多的时间来填补差距,尽量把自己的水准放在中上,然后顺利进入硕士或博士班就好了。所以我参与的活动不会很多,多数都是兴趣而已。

我住的宿舍最初让我很担心,因为是在最低楼,可能会很热或者很吵。结果很热是没有,很吵就有一点,就是半夜睡觉的时候还会听到一些没有脑的人在那边大声交谈,然后那个该死的路灯又很亮,不过因为房间对着几棵树,让我心情很愉快。

觉得身在异乡不能适应是假的,只要你有足够的钱,很多东西都会很happy。所以我现在不happy。

哦还有,美女难找啊...........

Wednesday, July 8, 2009

法国佬Julien Mercier

很多人都知道有个法国人住在我家,大家都感觉很奇怪我是怎样认识他的,其实我们只是通过一个自助旅行的网站认识的,他问我可不可以住我家,我说可以,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就认识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奇怪,两个认识很久的人可以互相猜疑,互相讨厌对方,可是有时候两个陌生人却可以侃侃而谈,缘分吧。

他是一个很友善的人,对人总是面带笑容,很有礼貌,也很幽默,对新鲜事物都不会排斥。我想这是一个背包客基本应该有的态度,身在他乡如果态度恶劣你不会坚持很久。他三月就从法国搭飞机到泰国了,去了泰国大大小小的地方,曾经在一个湄公河边的小村住了一个月,不可思议。他喜欢大自然多过人文,所以我在思考他来槟城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幸好他对美食还是很喜欢,这里可以满足他。

法国的生活态度有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他们懂得尊重别人,懂得享受生活,懂得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懂得勇敢让别人追求他们的梦想。相对于华人的刻苦耐劳,我向往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六天内,我们没有发生过争执,一切非常顺利。唯一让他不开心的是我们一天吃太多餐了。其实我忘了告诉他,要不是他来,我们也不会有雅致绕着槟城找食物。外来因素的刺激会导致人们珍惜周遭环境。

总有一天,我也会背起背包,向我向往的地方前进的。他以29岁为起点,我肯定会早过他。第一次的行程: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希腊,历时1年,花费....未知!!

Julien个人的部落格是http://juliooo.over-blog.com/,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用Google的Language tool,在translate webpage一栏输入网址和语言就可以了,有70%的内容都可以翻译出来。哦对了,那个自助旅行的网站是www.coachsurfing.com,请大家尽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勇敢追求自己梦想的人。

Wednesday, June 10, 2009

如果我得癌症

翻阅报纸,悲观的报道总是比较多,其中翻到了一篇文章,文中写关于作者的一位朋友身患癌症的事,感触其实就一拥而上了。

随着一个人成长,从前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会陆续到来。病痛,很不幸的就是成年礼的其中一个关卡。关键在于病痛的大小以及它发生的年龄。曾经有人说过成功的人生不是你拥有多大的财富,而是在你死的那一刻你所经历的痛楚程度以及有多少人真正爱着你。我为我自己的一番言论感到不可思议,感觉上接近冷血的我应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事实上我对死亡的看法也有别与他人。

用患上癌症来开始假设。如果我患上癌症,应该不会有超过10个人知道,我不会去散播消息,也不会奢求别人关心我,因为平时我也不会去关心别人。首先我会与医生确定癌症的期数,如果是前期,医疗时承受的痛楚不大,我会选择就医。如果已经接近末期,也就是你在医疗过程中会承受很大的痛楚,我会先看当时的年龄。如果那时已经超过60岁,我会拒绝接受治疗,因为我的人生已经过的黄金年龄,再多活几年也是在霸占地球资源,倒不如跟原始人一样自然死亡。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副作用其中一项是不敢面对大自然定律,医疗、人工受孕都是堕落的做法。而这时我会每每病痛发作时服用毒品,逃避世界,因为我实在怕痛。毒品其实并不坏,只要吸毒的人不要危害他人生命与财产。

如果已接近末期,但是还未达60岁,我会选择就医,因为我认为我会得到癌症是因为人类文明发展过于迅速而导致生活习惯不良,患病平均年龄被拉低,不是我的错,是文明的错。而我还想再探索这浩瀚世界的美妙,我不能早死。但是如果病痛发作时我还是会不犹豫地打两针可卡因或者大麻下去,我实在怕痛。

结论就是,只要我觉得人生还不满足,就医吧,别忘了打两针大麻,我会感激你的。

Sunday, June 7, 2009

近况

前两天刚刚完成疯狂的进食计划,不过这仅仅是第一次做到,而且只有两个字来形容感受:辛苦。

早餐(11.00a.m.):4片面包抹上厚厚的花生酱外加两包豆粉(总蛋白质应该有35g)
午餐(2.00pm):斋饭(父母吃斋,没办法,唯有当作补充体力和维生素的一餐) 总蛋白质少于5g
下午茶(5.00pm):四片面包抹上厚厚的Tuna(我发誓我很讨厌Tuna,那种酸酸的味道,令我窒息),总蛋白质=24g
晚餐(10.30pm,做完gym才去吃):四粒鸡蛋+菠萝包,总蛋白质=20g
宵夜(11.30pm,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名词可以表达这一餐):一杯蛋白质饮料,总蛋白质=52g
睡觉前(1.30am):一杯相等于400ml的特浓牛奶,总蛋白质=20g

总结一天摄取蛋白质大约=156g,大大超出了正常大约120g的需求。

这一天显示了我对健身的决心,很多人都说我健身5个月了好像没健身一样。我想说的是,或许我的身材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但是这就是健身,不是说你投入多少精力就有多少收获,健身不止牵涉到做gym,更大程度是关系到饮食。试想想,你想要肌肉变大却没有提供他变大的材料,单单只是刺激他,怎样会有结果呢?不幸运的是,饮食就是我最弱的一环。健身界有一句名言:Train like a bull, eat like a dog, sleep like a pig. 可是我碍于基因问题,吃一点就饱了,很难做到每天都好像灾民一样在吃东西。唯有依靠意志力支撑了。

最后,我想说我从来没有后悔去健身,努力过必定会获得成果,关键可能只是成果验收的快慢而已。庆幸健身不像上学,不用定期考试,我决定用时间克服基因问题!

Sunday, May 3, 2009

这一个星期

父母昨天出国了,那就是说这一个星期之内我的职务由大少爷提升至大老板,虽然店内的所有事物我都熟悉不已,但是想到每天都要自己开店关店进钱,就有点害怕,害怕哪里做错了,还是做不好,父母回来时会中骂。神保佑吧(最好),让我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个星期就好。

幸好我的motherboard来了,神的电脑正式复活!

Saturday, April 25, 2009

英文进度

这五个月来,我看似生活荒废,学习上完全在开道车,但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在不断学习的,只是我更加明白学习的重点了。

五个月来我的英文只在学一个字,"be"。看似简单,对初学者来说它只不过是am,is,are。但是当你的英文遇到瓶颈时,不妨回顾到这个英文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字。

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英文说不好,语病一大堆,文法不流畅,其实很大部分是对be这个字掌握不够。当然be还有它的兄弟being和been,在我看来每个句子当中都会出现,只要你心中想着他的tense,object&subject,整个句子就能很流畅的出来了。不要去追求太复杂的东西好像adverb,adjective和preposition的准确。当你去观察鬼佬讲英文的时候会出现的字眼不外乎就拿几十个字,例如"fantastic", "marvellous", "wonderful", "great", "exciting"。更多时候出现的是"You know........You know.........You know........"(一个句子当中出现3个you know是家常小菜),"Holy Shit",  "Holy God", "Holy Potato", "Holy Mushroom", "Bull shit", "Fuck You", "Fuck Off", "Fuck Hell", "Fuck God", "Fuck Your Mother", "Fuck Your Father", "Fuck Your Grandmother", "Fuck Your Grandgrandmother", "Fuck Your Grandgrandgrandmother", "Fuck ur GRANDCHILDREN!!!" 诸如此类的。所以说英文难吗?先学好be再说吧。

Saturday, April 4, 2009

欣慰

刚刚从家乡扫墓回来。当我听到我必须从扫墓和玩耍当中选择其中一项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扫墓,可能是心里对家庭的亏欠吧,又或者想念公公婆婆。

全家围在一起聊天时,婆婆提起地球熄灯一小时时发生的趣事。在这里感叹媒体的力量,可以把讯息的触角传达给老一辈。可能是因为我婆婆是位比较开明、有爱心的老人家吧,当她看到这项活动时,就毫不犹豫地支持了。当然在婆婆的唠叨下,公公也自然惟有顺从了。然而好笑的是,公公以为只需要关灯,就照常看电视。结果在无灯光的情况下看电视40分钟后,公公头晕了,婆婆没办法只好开灯。

活动真正是要大家把所有电源都关掉的,可是为了利于宣传就命名“熄灯一小时”。不知道主办单位听说我公婆的例子后会不会摇头无奈呢?

Friday, April 3, 2009

电脑硬件业的瓶颈

这三个多月的无聊时间我多数拿来研究最新的电脑硬件了,得出一个结论:电脑也遇到瓶颈了。不过这只是我个人小小的看法,完全是业余的。

首先把焦点放在电脑的核心:处理器和母板上。这两项产品都有共同的短板,那就是发展过于迅速,已经超越了我们一般使用者的需求。处理器已经发展成为最新的Intel i7了,这是一个创新的技术,能够处理超级庞大的需求。然而,人们对处理器的知识多数还停留在:哇,我有Core 2 Duo leh,hiong 了。殊不知整个处理器已经经历了Core 2 Duo-->Core 2 Quad-->Quad Extreme-->i7 的更新。相比多年前每两三年从Pentium 2 到 Pentium 3,Pentium 3 到 Pentium 4的更新速度,随着网络资讯传输的迅速,Intel 和 AMD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现象,两间商家都已“最强、最快、最多核”作为发展的目标,完全无视软件那缓缓爬行的发展速度,造成今天测试处理器的方法只能从一堆图表和数据来找寻端倪。

回顾从前Windows XP刚刚推出的日子,所有人为了迎合系统需求都纷纷将电脑升级到Pentium 4。Windows Vista 和 Core 2 Duo也是同样情形。可由于现在Windows 7 和Processor 更新速度的不一致、Windows 7 硬件要求没提升,已不能促使人们再次升级电脑了。这从而导致整个处理器生产线无法拉高,高端产品无法降低价格,人们因而无法消费昂贵的产品,造成恶性循环。

再来是显示卡Graphic Card,我个人认为GC的情况更加糟糕。整个GC发展前景是趋向“更多核、核心速度更快、镶内RAM DDR更高”,但其实都没有什么质的跳跃。个人认为,这是畸形的。未来你可能会看到用DDR10来玩跟现在技术差不多的3D游戏,还是一句话,软件的发展赶不上硬件的开发。不过这可能对我有用啦,研究物理本身就需要十分强大的电脑,未来可能不用去研究室在自己的房间里就可以完成工作了。

Nvidia 和 Ati 相拼开发GC已经不是新闻了,在众多厂商如:Palit、HIS的改造后,各种眼花缭乱的产品就摆在消费者面前了。厂商们看似风光无限地在推陈翻新,其实都在苦苦撑着。在这不景气的市道下也只有电脑爱好者愿意把钱投入这没有太大意义的消费里。对于精明消费者这一块蛋糕,也只能等新产品出来时减低旧产品价格来引诱他们了。而这样盈利自然减低不少。

其实对于电脑业这个发展不超过30年的新兴行业,研发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尽量把产品做到人性化操作、逼真、拥有庞大处理能力。我相信,电脑也有一天会走到饱和>研发停顿>自给自足>最后停产这一步的。

Wednesday, April 1, 2009

不好意思

无缘无故中了台大电机,因为不是物理系,所以想都没想就把它丢一边了,输给宽柔第一,应该不算是羞耻吧,谁叫只有一个名额。

台湾的大学制度真的很有问题,不少人因为害怕中不到要读的科,结果就手痒多填几科,不巧好的科系配额又少得很,结果出时又反悔不想读,我就是其中一个。

有人说像我这样的人在剥夺别人的机会,明明就知道不会去读还是填了。我只能说不好意思,但愿有“退出者由别人补上”这一制度。

但是这又全不是我的错,只能怪这个现实残酷的社会法则。表现好的人永远有比别人多和好的机会,成绩差的就在烦恼能不能进大学,成绩好的就烦恼要进哪一间大学。没办法啦,当初考不好是自己造成的,别到最后又怪起别人抢夺你的机会了,他们也是在害怕比他们更强的人抢掉他们的机会,这也是人人都想做皇帝的原因。

说到最后,我觉得人人都好像被摆放在鱼摊上的鱼,被社会法则售卖着。想要被卖,就要比新鲜。不比别人新鲜?就要比别人可口好吃。当然,有不少是腐臭了都没人问津的。变成买鱼人,是每只鱼的梦想,不是吗?

Monday, March 30, 2009

马来西亚政治

很想写这篇很久了,却没什么构思,也害怕见识不够惹人取笑,可今天的情况真是越来越糟糕了,这种混乱的景象只会吓坏民众,引起暴乱。问题的核心还是老问题:种族课题。

多年前马来西亚的种族政治人口分配是这样的:马来人:巫统、华人:马华、印度人:国大党,三族合并,天下无双。然而这几年来,反对党的壮大造成了少数民族(在马来人的观点上)的票数转移,华人和印度人开始支持反对党(火箭和月亮)。战乱开始了,308大选,反对党获得史无前例的成功,人们都以为那是新时代的开始,开始在欢呼倒数:国阵下台国阵下台,多么绮丽的梦。安华的916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而再的意外如:新执政党的多名党员辞退议席、跳槽到国阵、私隐照片被揭开导致辞职,最后严重到霹雳州政权易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显示:有人在搞鬼。而且因为这些都是头一遭,很容易让人推测到是谁在搞鬼(3岁小孩都知道)。

民主的精神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拿得起,放得下。既然是民主,一切选情结果都是按照人民的意愿的,为什么有人输不起呢?那些人没有吃过苦,从政以来一切风调雨顺,康庄大道为他铺开。自以为仗着一堆乱生孩子的人民,就可以获得多数票,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柳亮花淡失三村,紧张起来,就乱用非法手段以图改变历史。

最近的新闻有两条我很在意的,第一是凯里当选巫青团长。了解政治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种族、土著、特权、排挤,这些名词都将会被放大,如果今天这个职位是由全民选出的,毋庸置疑,凯里肯定是最后一名。然而选的是马来人,口口声声说全民平等的马来人,最后还不是选了一位对本族利益最大的种族主义者?

其实我常常对自己说,可恶的并不是全部马来人,相反马来人其实都很善良,你可以很放心的相信他们(我是在跟华人作比较)。当你看到他们的生活状况时,你也很想同情他们,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咎由自取的,因为民族的惰性使他们落后。这时候有些权力和财力的马来人就站出来了,自称是这片土地的拥有人,把自己宣告为土著,非同者为异类。同时也是巧合,华人的势利和不想惹事生非的本性就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唉,讲这些历史做什么呢?第二件事就是今天看到阿都拉讲的一段话。武吉士南选区的竞选人多达15人,创下了纪录,其中有1名华裔、6名巫裔和8名印裔,其中5名巫裔都是独立人士。注意,是独立人士,不是巫统的。这时,阿都拉说:“我希望可以召集这5名竞选人商量,看看可不可以推选一名代表人竞选,以免巫裔选民票数分散。”身为一个标榜着多元种族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不禁令人汗颜。如果国家领导人代表着整个国家,他是不是在向全世界宣告:马来西亚是属于马来人的,每个国会议席都应该有马来人赢得,每个州应该都有马来人执政,马来人只能投票给马来人,永远不要依靠华人和印度人呢?

其实实行种族政策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很多落后国家都很普遍,然而如果这发生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立志要成为先进国家的国家中,是不是一种过时的讽刺呢?南非虽然不是很先进,但是在废除种族政策后发展迅速。更不用说解放黑奴后的美国了。

亲爱的马来统治者们,你们的同胞其实真的不可恶,还很可爱,过马路还会跟我笑笑,请不要因为你们的一举一动破坏了整个种族的形象好吗?要实行种族政策也无所谓,我们都习惯了,但请不要实行得如此明显好吗?我们也需要最微量的安慰的。结果,每个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都成为了James Bond(James Bond最新电影:微量的安慰(Quantum of Sollace)。

Friday, March 20, 2009

疑惑

有时在想,人长太聪明是好还是坏?像我这样,从小到大成绩都不需要父母操心,考试也从来不通知他们,只有在大考好像PMR、SPM统考才会偶尔关心两句,而我也从来不需要他们劝告就能自立的完成整个考试,他们问我考得如何我只会回答他们“肯定拿A了”“哦,那就好”,一切那么自然。

以前看到别人进辅导班或者考得很差好像在看笑戏一样,全家大小一起向老师抗议、抱怨。没有尝试过这种感觉,只是到了现在觉得这种感觉其实还蛮好的,至少有种全家在十年抗战的感觉。为了下次考好成绩,不要再进辅导班,竟然出现种种匪夷所思的情况,例如送奖品、锁电脑、到处找补习、每天煲补品。

什么时候我的家庭也能像他们一样对教育重视呢?大概没机会了吧。

Tuesday, March 17, 2009

烦恼

本来很开心的准备到新加坡就读的,可是忽然想到一些问题,就令我整夜失眠。

是台湾的问题,不是旅游,是读书。前提是如果台大收我了,我就面临抉择了。

比较台湾和新加坡,当然第一印象是新加坡啦,可是新加坡毕业后要在那里做工三年。对普通人来说没什么问题,可是对于准备要读硕士和博士班的我,就是很大问题了。首先,美国大学在给予奖学金时,会优先考虑作了工三年的人,还是刚刚毕业的呢?再来,美国大学在给予奖学金时,会优先考虑台湾还是新加坡大学呢?这里牵涉到政治问题。最后,美国大学在给予奖学金时,对于两间排名差异很大的大学的学生会有多大的观点差别呢?

之前有考虑到台湾的费用,可是算起来,跟新加坡其实一样。有人可以给我意见吗?

新加坡好处:1)排名较高(对于物理系的排名可能差异比较小)
2)靠近马来西亚(省机票)
3)可以搬我的电脑东西去
    不明因素:需要工作三年,对于申请博士班奖学金不知道是好是坏。

台湾好处:1)美国大学可能比较容易收台湾大学生
    2)不需工作三年。

Saturday, February 28, 2009

月记

之前有很多写文章的灵感,却因为惰性搁置了,当然当中也因为不轻易表露情绪的关系。就把这篇当作这个月来生活的总结吧,总要有个交待的。

首先华人新年bla bla bla我很开心之类的话,其实我一点感觉也没有,新年给我更多的感觉是休息,拼命在家乡睡觉,享受大家庭的温暖。没有去哪里拜年,只有打通宵的麻将。很久没打麻将了,总是三缺一,苦恼。

再来就是她走了,本来不是很想讲这段的,不过压抑在心里太久只会是坏事。其实早就知道事情会这样结束的,真的是很早之前。理想的不同,家庭的不同都让我觉得我们来自不同的世界。也好,早早抛开这个影子,去找真正属于我的人,继续嬉皮笑脸吧。

新大受我了,这个消息其实一点也不意外,我之前就打听过我要读的科系了,结论是:很容易进,大概5个A以上就能够进了。有点被贬低的感觉,不过我知道,学士只是我人生一个起跑点而已,只要花一点钱去读一间好大学,我管它有没有高贵的感觉。比起那些拿着老爸的数百千跑到三流学校读,还自以为读到好科系,以后可以赚大钱养父母的败类来说,我算是孝顺了吧。

今晚要买水冷和机壳了,等待了一个月,幸好没有沉不住气买新的,要不然就亏大了。有兴趣参观的,随时欢迎。

哦对了,我已经在计划着骑脚车环游台湾了,为时21天,日期还没决定。有兴趣的人请准备好3500和家长同意书(我说的是真正的家长同意下的,因为不知道有没有命回)。想寻找刺激的人生,不让青春幌过的人,就来参与吧。人数最多是4人。

Thursday, January 22, 2009

学习语言进度

刚刚上网作了些调查,发现对于native English Speaker,也就是一出生就说英文的人来说,最容易学的语言是西班牙文,再来就是法语和德语。没有想到,英文和德文竟然是属于同一个派系的,也就是日耳曼系,所以它们之间有非常多共同点,这点我在学习过程中也很有感触。但是由于德文保留许多复杂的语法(事实上英文从前不是那么简单的,为了方便学习,他们删减了许多繁缛的语法。所以整天投诉英文语法难的人,可以自己好好想想,如果去学别的语言的情况),所以反而不如拉丁文系的西班牙文和法文容易上手。

另外也有资料显示,一个普通的NES学习德文所用的时间是30个星期,而我预测在第20星期就可以大功告成,所以相当兴奋,虽然根据推测也要到4月才可以好。

解决完德文后,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就等着我征服你们吧!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一个美好的夏天,两位女生:一位已订婚,性格安定、观念传统;另一个四处漂泊、大胆前卫、不断寻找本身想要的答案一起约好到浪漫的Barcelona。想不到,这个以艺术之名之旅,竟然为他们掀起一股不小的浪潮,只因他们遇见了一个男人,性感、空虚、幽默的艺术家。

整部电影毋庸置疑,是爱情片,里边有浪漫、有做爱,但这一切都不够背后的狂野和压抑来的抢眼。狂野,来自那位前卫的女生,但到最后她才发现,那男人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虽然他们的相处方式很刺激:两个女人一个男人的爱情,另一个女人是那男人的前妻,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可是就如电影中的对白,年轻的女生就像一把盐,完美地洒在他们之间的爱情,完整了。当中的激情唯有看过电影后才能感受到。

压抑,自然是另一个女生带出的,哦对,她叫 Vicky。她传统,有别于Cristiana,但对那男人的爱慕、想念甚至是以来毫不逊于Cristina。只是她要怎么面对那看起来是多么美好,能带给她幸福的男人呢?唯有压抑自己。

我想这部电影的中心观点很多,但是一句话我觉得很符合所有当中的故事,Love which doesn't work but can last forever is romantic. 当然,没谈过恋爱的我没什么能力剖析这句话,留给你们咯。

Monday, January 19, 2009

Atonement

在正式开始写之前,我要郑重说明,这绝对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一部电影。一部好电影,必须包含好剧本、好演员、好导演、好配乐、好开头、好结局等等等等等等。而这些,在这部电影中都能找到,导演处理电影得一丝不苟让我敬佩。哦对了,这位导演正是执筒“傲慢与偏见”的那位。

故事发生在英国二战时期,哦不,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正确的时间是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这跟铁达尼号雷同。主角为了替当时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的自己赎罪,而亲手为这个故事填下完美结局。不可思议?看了你就知道。

整部电影其实在跟观众互动的讨论一个问题:人类,不管贫富、幼长、男女,都会犯错。常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是不是每一个错误,都可通过别的方式来弥补损失呢?是不是每次只要我们在犯错后想办法赎罪,就可以当作没事发生呢?

原著小说一定程度上支持我们可以通过赎罪来弥补伤害,然而作者更想要表达的是,有些东西,出于人类的无奈,例如生命,是无法更换的。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之间,有必要想清楚后果吗?当然,从小到大的道德教育都教导我们要,然而冲动的本性往往让我们不知不觉冲破了良心高墙,最后犯下不可赎罪的错误。对于这点,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压抑冲动,冷静思考,至少我不能。

回到电影本身,这部电影最特出的地方,就是配乐和镜头。每一个音符,每一段剪接,都是完美。对,完美,100%的功夫,毫无瑕疵。它的配乐,有别于别的电影,加入打字机这种单调的“乐器”。效果出乎意料的出色,每个动作,每个节奏都打进心坎中。那种心跳加倍的快感,非得要做云霄飞车才能体会到。

他的镜头一开始是采取反反复复的方式的,以多种角度看同一件事,顺便也带出一个讯息,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真相”都是不一样的。真正的真相?抱歉,没有;有的,只是人为的分析和结论。讽刺吧?真相......

到了中段,采取间隔性的回忆镜头,这部分就没什么出色,因为那时多数电影的一贯手法。当然咯,要期待一部电影从头到尾都那么出色,好难啊。到了后期一位老奶奶出现时,才是让我真正呼吸困难的部分,因为到了最后一切真相大白,我本身的真相,才让人惊叹剧本的微妙,到最后落幕时都死死盯着荧幕喘气,虽然配乐照样让你喘不过气来。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次,原因很多,听不懂对话,第一次看时精神不好老打呵欠,对剧情的不明白;却没有因为太好看而想重看。不过这会是我看第三次的原因。

Wednesday, January 7, 2009

快了

差不多两个月了,两个月的正式上班生涯,也意味着我上一次赖床迟醒的日子越来越远了,上一次不是两个月前,确实时间我也不晓得,应该是一年前吧?整年高三被统考折磨得没日没夜,一早起床什么烦恼已经成为我的终极需求了。毕业后紧接着毕业旅行,毕业旅行后一点休息都没有就直接做工了。每天面对着打从心底讨厌的种群,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现在连我哥哥都会新加坡了,不知道可以撑到什么时候。每天都要9点多起床,为了心灵上弥补自己时间的不足,每晚也要折腾到一两点才睡觉。为了再一个程度自我证明生活很充实,周末都会不自禁的动动酒精、麻将、聚会,说我赌徒吗?我只是寻找心灵寄托而已。兴致勃勃地去新加坡,心里其实一点兴奋都没有,只是想暂时逃离这个地方,不想看到每天都看到的东西。每天都逼自己自我充实,其实是有心而无力,面对这样的生活,除了离开,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振奋呢?

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好累,一步一步逼近心里临界点,我好想...躺下去,永远不起来。

Saturday, January 3, 2009

无题

意识到要彻底地将一件事放下的痛苦,将自己封锁起来的兴奋、沉溺,此刻的我脑袋空白。有宠物真好,二十四小时都会逗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