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9, 2008

死神的精度与肖申克的救赎

写了一篇废话连篇的散记后,还是回到习惯的世界。

你有想过死亡吗?死亡会是怎样的呢?倘若这世界上有死神,他会是怎样的呢?拿着镰刀?披着外衣?挂着牛头马面的外观?还是只是一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不平凡人?

这是我第二部日本片,喜欢她的平静,总是能在伴奏音乐的带领下有深度地让你领略他所要表达的东西。熟悉一种语言重要吗?观赏带有开语言玩笑的情况还是对它熟悉比较好,这在香港戏剧得到极限的体现。但是对我来说,在音乐的世界里,我喜欢听不懂的歌。因此,我喜欢英文Bossa Nova,对日语的也很喜欢,但前提是躲在播音器后面的必须是一把能吸引我的嗓子。好了,为什么要提这个呢?那是因为,这部片子中,我最喜欢的是金城武那把嗓子,低沉而活着,的确很符合死神的形象:面无表情、冷酷无情。你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只能透过字幕了解),但它所要传达的讯息总能让你感受到。

唯一遗憾的是,金城武的演技在那位老婆婆的比较下显得生疏,我想我还是暂时将他列入我心目中的偶像派行列好了。以下是我认为不错的句子:

“死亡对你来说可能很普通,但是对我们来说,死亡却很重要。”
“ ‘重要’?不是‘特别’ ?”
“对。”

“你为什么不‘执行’ ?”
“他还没达到目的。”

“这样的死法不会让他感觉羞辱吗?”
“至少他死前达到了他的目的。”

————————————————————————————————————————————————

顶着IMDB9.2分的最高分(在千千万万的电影中)的光环,我看了肖申克的救赎(Shawshank's Redemption)。我想看看人们心目中的好电影长什么样子,不是在跟风,而是在调整自己对“美”应有的态度和鉴赏,很大众,不过很实在。

非典型的美国暴力片,说他非典型,因为里面参杂了数多人类心理因素。故事发生在一座监狱里,镜头多数围绕着两位男主角(实在分不清主次),展现了原始人类社会的残暴、奸诈、生存手段甚至友情、爱。

我觉得这部片的播映有点不幸,因为当年(1994)正是阿甘正传播出的那年。结果,后者横扫各大奖项,而前者只能在电影爱好者的拥戴下浴火重生。在我看来,这三部片(加上铁达你好)都应并列史上最佳电影。好像有点肤浅。

内容就不多讲了,慢慢欣赏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