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昨天就想写关于欲望都市的文章了,只是写到一半意识到自己写得太长了,就狠狠地删除了。而今天这片纯粹是讨论这两部片的精髓(尽量写吧,尽管会有不善之处)。
纵使是两部完全不一样风格和背景的电影,双方都在讨论同一个东西:爱情。双方都利用了起码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来展示各种各样的爱情。欲望都市讨论的是女人四十后的爱情故事。有结了婚生小孩的,有结了婚领养孩子的,有正要结婚的,更有不想结婚的。让我们接触到了现代女性的前卫想法,同时也显示了女人在时尚和保守的冲击下各种各样的应对。例如女主角,她本来秉持着纽约女性前卫的想法,只交男朋友不结婚,但最后还是因为各种保守的原因老老实实的结婚了。而另一位女主角Samantha则由始到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坚持不结婚,最后还因为不想被男人捆绑着而选择单身。千奇百怪,百花齐放,目不暇接。
这部片子不能说是百分白的小品,它还是很大部分被商业性占据着。可我认为这样的结合非常合乎时代,因为现代人都是害怕花了钱看不到结果的。说是有商业性,就是说它里面有非常多的笑果,让人们能够轻松的经历整部电影,同时能够引导人们笑后反思些什么。里面还有很多另类台词,专心看电影的自然会暗举拇指。总的来说,欲望都市真的是一部好电影,值得一看。
轮到“三峡好人”了。它真的是一部纯小品,有野心的纯小品。电影讲述了两段稍有交集的故事,两段都是寻找爱人的故事,只是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第一段讲的是男人寻找前妻,从而寻找孩子的。那个男人是否还爱着他的前妻就不得而知了,我们能看到的是他对他的孩子感到非常的关爱,并不惧牺牲地想要把她接回来。这个男人是一个很坚持,同时也重情重义的男人。这点从他想把前妻也接回来就可以知道了。他大可不必这样做而直接去找他的女儿。乡村式的爱情的确会发生城市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它是多么的纯朴。
第二段讲的是女人寻找两年没回家的男人。眼看这又会是另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因男方被疑出轨而以离婚收场,不胜唏嘘。 这段爱情就比较城市化了,女人是较现代的女人,无法忍受这种处境。对于我来说,这种重复很多次的剧情其实就有点逊掉了。但我还是很喜欢导演处理整个过程的细腻。
讲述完剧情大纲,轮到技巧方面。显然我不是专业的影评者,只能用我的感觉描述。三峡好人运用了综合性的镜头,长短各半。但出色的在于它的短镜头景物拍摄。透过无数个贫穷工人和村民的镜头狠狠地将中国内陆地区的贫穷现象表露无遗,让观者对中国农村留下更多印象。导演多次拍摄男女主角以同一背景的大自然景象的片段,但仔细一看,每次人物的表情都不一样。悲伤、充满希望、无奈,形成强烈对比。
接下来就要讲讲一些我认为有意思的个例了。片中女主角不断地装水喝水,我认为这是在表现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唯有通过喝水她才能转移注意力,不让自己想太多。有一幕是有位高官前往一座大桥,本来不开灯的大桥立即为他打开缤纷灿烂的灯了,无疑在揭露中国贪污现象的严重。
再来,我认为女主角与男人在河边离婚的那幕非常有意思。女主角其实是有挽留的念头的,眼神尽露恍惚。然而这是音乐响起了,男人牵起她的手跳舞了,就是这个动作,直接令女主角产生离婚的念头。就因为跳舞而离婚,很荒谬吧?在女主角心中可不是这样想,跳舞意味着男人心中有另一个,她要如何容忍呢?那么这究竟是男人故意的,还是无意间做出的呢?无从考究。但这一幕也让我见识到了小品的细腻,观察能力的确大大的提高了。
电影中有出现三段荒诞的片段,可我认为他们的隐含意义更大。类似UFO飞过的那一幕我非常认同强华老师的注解,它的确能够把我们从第一个故事中抽离出来,但应该不是在提醒我们这是部电影,而是在暗喻着另一段截然不同的故事即将展开。
对于第二幕建筑物凭空飞起的那一幕,我就有别树一帜的见解了。那一幕,女主角正在晒内衣。在一个陌生人家里晒内衣意味着什么?她对老公出轨有怀恨心理,而基于道德伦理的捆绑,她无法作出直接的抗议,唯有通过晒内衣间接地勾引男人。虽然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但在那个环境下已经像是建筑物会凭空而飞一样荒谬了,这时导演就拍出这一幕来表达这个想法了。
至于最后一幕,也就是高空走钢索的人,我的想法就简单得多。我认为这是在描述男主角内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像走钢索一样,随时会掉下死亡,无论是那三万元还是挖矿时可能产生的意外。
城市的爱VS乡村的爱,本就不能拿来做比较,他们能够给予的,也只是这世上更多爱情的例子,以丰富观者的视野而已。
4 comments:
寻觅,寻找着曾经远去的爱。一个个长镜头,让跟着男女主角扫过这个城市的角落。
一排排或破败或正在拆除的楼房,拆楼工人的大锤夹着远山的回音在空中伴奏。
一个个大大的“拆”字之间,血红的三期水位线之下,演绎库区人的或是挣扎的生存,或者无奈的度日....
韩三明,悲苦的找不上来媳妇的山西老粗,迫不得已花钱买了个媳妇,当媳妇和女儿被公安解救回四川,虽然,幺妹可能不是被暴力逼迫而是被贫困逼迫,甚至可能是自愿通过这种方式为家里挣钱的结婚。由于对婚姻的不甘,借着打击拐卖妇女的运动而离开韩三明,然而十六年后,更加困苦的生活降临在她身上,依然是为了哥哥欠款依附于另外一个男人。韩三明从父女之情出发,要来看望自己的女儿,而后看到前妻生活凄苦,决定回家挣钱替幺妹还债。一个山西老粗,一个没有真正爱情体会的男人,从自己的人性最深处的善良和宽容出发,选择了拯救幺妹。好人,不是因为爱情,不是因为回报,就因为十六年前的曾经的露水夫妻,和一点点亲情,依然选择了责任,人性的光辉在底层百姓的身上照亮了这个世界。
沈红,一个具有知识的现代女性,却具有十分古典和传统的东方女性美德。支持自己的丈夫出来创业,支持整个家庭,没有丈夫的电话,两年来,只是静静的等待丈夫的电话,电话里面没有甜言蜜语,只要知道妻子的存在电话就挂了。忍受,中国再传统不过的美德,通过两年的等待体现的淋漓尽致。郭斌,沈红的丈夫,依靠着大老板,另外一个女人,自己也当上了拆迁的老板,功成名就,忘却了自己的女人和妻子,整天忙于应酬,感情在轰轰烈烈的三峡工程背景下慢慢迷失了。郭斌,不存在忍受,他什么都不缺,只是在苦苦的熬着,不能主动抛弃自己的妻子,不能面对自己的家庭和现在的成就之间的矛盾,懦弱和不负责任构成了他的生活,人性的挣扎构成了他的矛盾,他选择了回避,不讨论婚姻,不关心家庭。沈红,一个好人,静静的提出了自己的离婚借口,她喜欢上了别人,把离婚的责任归结在自己身上,既没有像一般的妇女那样苦苦纠缠,也没有想到要从丈夫那里获取什么。只是忍受到了不能再忍受的时候,等待婚姻等到没有希望的时候,选择了离婚。
影片中使用了酒糖茶烟这四种东西来铺成了人世间酸甜苦辣百态,
烟,是呛鼻的,也是辣的,在废墟,民工们吞吐着烟雾,身受着太阳火辣的曝晒;糖,戏里出现了两次糖,第一次,小马哥赚了50块钱,丢掉的却是命。而临走前,年轻的他还开心的分着糖,与大家分享这50块钱生意的喜悦。另一处是三明和幺妹夫一人半颗糖的相濡以沫,大白兔奶糖;茶,郭斌在厂内保险柜留下的巫山云雾茶,留给沈红的,只有这包苦涩;酒,麻老大拒绝韩山明,韩山明和工友们离开三峡前的杯中物,韩山明很爱老婆,但幺妹还是跑了...
确实有点佩服韩山明,这整出戏其实有着很大的揭露作用,在中国一片被歌舞升平所迷惑的假象揭露着中国低下层生活的困苦,譬如底层的民众被社会的底层混混要挟进去学魔术,强行教魔术,同样麻木的表情、默默的忍受,变成了长期受奴役看不到任何希望、不能有任何挣扎的写照;黄毛的那句话,瞧,我家里可是在那船下呢,三峡大坝,中国的骄傲,三峡的人民骄傲么?;郭斌手一挥,耗资一亿四千万的工程,亮了起来; 10元钞票的背面,夔门。奉节民工们为之骄傲。正如三明为五十元背后的黄河壶口瀑布也算是他的家乡一样骄傲。可是却没有人为他们骄傲;茶馆里,川剧刘关张手上拿着gameboy且很投入的在玩,不可不谓是种讽刺,讽刺着中国长达五千年的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不堪一击;随处可见的麻将桌旁的人们,将被拆迁的楼房里,江边的废墟旁,拆迁指挥部里面,生活在麻将的哗啦声中被定格,没有变化、没有别的慰藉,没有改变的可能,没有精神的支撑,生活没有亮色,只有苦闷中的自娱。拆迁民工面对去山西挖煤的高薪水诱惑,同时面对每年死十几人的危险,大口喝酒,没有争论、没有犹豫,在生活面前,生存和贫困让他们没有可能去选择,危险相对贫困来讲一样可能剥夺他们的生命。
高空中走钢丝.前路确实不明方向更是坎坷危险,但是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路,还要走下去。
戏剧中沈红一路上手上拿着矿泉水瓶,到处接水喝。感觉这就像她对郭斌的感情。一路失望,水很快干了,却不舍丢弃。
PS:其实刚才如果强华强行点我我还是会站出来的
寫得超乎意料的好。你有天份,要好好磨一磨。有閒有興趣的話,可以借你一堆電影。你的文字讓我看到你嬉鬧的表相下細膩的一面,人果然不能貌相。
老师你是在讲我还是俞成?如果是在讲我那就谢谢咯。其实我很想往艺术方面的东西如电影和音乐钻研的,以弥补我因童年环境的不同而缺乏的素质。谁说理科和艺术无法兼容?在你身上就看到了初步的典范(虽然还没达到我心目中的那种地位),真的有资格做我的偶像。
哇,志明(膜拜)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