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韩国片,最近真的很喜欢看韩国片,因为它的设定简单,故事浅白,可以让观众很快地了解里面的讯息和意义。当然啦,最重要的是韩国片的女主角都很漂亮!
这部是现代片,发生的场景是在韩国的一座小镇。男主角是一名后天智障儿,父亲因烧炭自杀,累得年纪轻轻的男主角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导致脑残障。再加上母亲的早逝,使得他从小就要背负起养家的责任。他什么都不会,冲凉、穿鞋、奔跑,统统不会,是正宗的生活白痴;然而,他靠着一手独门绝活:烤吐司,养活了自己和妹妹。
男主角的童年非常可怜,常常被同学取笑歧视。一次,他甚至被认为纵火烧了一位女生的钢琴,不巧的是,这位女生正是他暗恋的那位。就因为这样,他离开了学校。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恨那位诬告他纵火的女生,反而还苦苦守候着她,希望做她背后的天使。
后面的故事就不详细道出了,留给大家慢慢看吧。不得不讲的是,男主角车太贤(这是我第一次引述演员的名字)演技非常好,玩活了傻瓜这个角色。以前演喜剧的他这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心如白纸的傻瓜的内心世界。他的责任感,他的纯真,他的刻苦,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傻瓜其实并不坏,最重要的是你清楚知道你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这点,足以将很多人比了下去。
傻瓜对妹妹的爱,对朋友的关心,都值得让我们深思:功能健全的我们,在追求生活目标的同时,能不能偶尔放缓脚步,去看看周围的人需不需要你的爱,你的关心呢?
Sunday, August 31, 2008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看得见首尔吗? 8.5/10
看完了这部片子十分激动,忍不住直接将它介绍给大家了。
顾名思义,这是部韩国片子。如果因为鄙视韩国而拒看这部戏,那只好说声对不起,你又错过一部好戏了。
还是按照惯例,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70年代韩国一座小岛上的村庄,岛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没有火车、汽车、电源、脚踏车;有的,只是浓浓的纯朴人情味。
由于世代居住在那座小岛上,成人们并没有很认真地看待教育,认为孩子们只要准时上课、用功读书就很足够了。这也导致了小岛上的小学老师不断更换,迫使孩子们无法接受完善有效的教育,直到一名年轻的女老师执起教鞭。
恩英是名拥有远大教育理想的老师。说她的理想远大,并不是指要学生考获标青的成绩,而是希望孩子们都拥有自己的理想,有一天能够走出小岛,接触外面广阔的世界。然而,受到经费不足及家长们不积极的态度牵制,她始终无法实践理想。
然而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发自大城市首尔的一家饼干厂的邀请函,诚意邀请学生们到工厂参观。老师看了心起涟漪,开始着手计划这趟标志着梦想的旅途了。
筹备过程不是很顺利,然而岛民们后来被老师努力不懈的精神给打动了,齐心协力的筹足一笔可观的经费。他们的梦想展开了!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谁又会料到,在前方等着他们的,是一道道考验他们的难关呢?对城市的不理解,对新事物的好奇,一切的一切,都将会成为他们毕生难忘的一次旅途。
观后感言:
又是一部赚人热泪的电影,不过有异于其它商业电影,这部电影将很多讯息传达给观众。最刻骨铭心的是乡村孩子们单纯的眼神。当镜头转到城市中的小孩时,你不禁感叹,人类的进步牺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虽然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通过电影赤裸裸的铺洒后,强烈的无奈仍然占满心头。
最近是在看太多电影了,这部电影前其实还看了两部,只是这部片抢掉了他们的光环,另两部有空会写写。但我想应该暂时踩煞车让自己保持对现实生活的清醒了。如果你看到最近的我行为举止都很奇怪,不用怀疑,这是看电影太多的后遗症。
Tuesday, August 26, 2008
拉维斯多狂想曲
奥运场上博尔特超越凡人的表现让我有新的幻想题材。
有专家说人类的极限是9.29 秒,除非你改造基因。再看看跑最快的动物,是运用四只脚跑的猎豹,可以达到6秒。人类不是很喜欢模仿动物的种种特性如军方模仿变色龙制造出军服,体育界模仿鲨鱼而制造鲨鱼装吗?结合上述的种种,今天我的狂想是:发挥仿生学的极限,直接模仿猎豹的动作,人类运用四只脚可以跑得更快!
可如果这样跑不知道会不会受田联承认呢?不知道,反正一旦你这样做你会闻名世界。梃航,博尔特不是超人,你赶快去训练四只脚跑,保证你会成为真正的超人!!(哦对了,你可能会面对没有教练的窘境。没关系,去跟志明借纪录片,他应该有。剩下的就要靠你自己去揣摩了,加油。)
Monday, August 25, 2008
母亲 Kabei 8.5/10
看了一部日本文艺片,名叫“Kabei 母亲”。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片子,如果你懂得欣赏的话。
片子的发生背景是在二战时期日本的一座小镇,以其中一位角色作为第一旁述。主角当然是一位母亲,伟大的母亲,但她伟大之处不在于她所扮演母亲的角色,详细内容将一一道出。
主角的丈夫是一位大学教授,思想右派,提倡自由,反对战争,严重违反了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因此一天被逮捕,不见天日。从此主角的一生被改变了。
困难的日子并不算太困难,因为这时来了一位丈夫的学生,他满腔热血,感恩图报,因此在生活上给予主角一家莫大的援助。故事就是这样展开下去了。
这部片子给我感触最多的,不是母亲与女儿之间的亲情,而是主角在片尾时展示出对丈夫学生惊人的不伦爱情。那时候的日本,女性的地位非常低,很多时候并不能主宰自己,事无大小都要听从丈夫及父亲的话。然而,主角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前卫想法。虽然对学生的爱慕最后只能因为伦理及忠贞而深埋心中,她那一瞬间爆发出来的情感还是使我动容了。光看讲评其实很难去领略当中的意境,要看这部片子的人不妨跟我借。
另外,一些日本二战时期的思想也裸露在这部片子当中了。他们把持着的是帝国社会主义,认为自己可以称霸天下。他们效忠天皇,那种热诚的程度是无法想象的。这些还好,他们还提倡富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主义,主张人民应该把财富都捐出来贡献国家,同时人民也不应该打扮得漂亮、奢华,以减少资源浪费。有一幕是拍摄一群妇女在街头上倡导社会主义,一位有钱人经过并且羞辱她们,不愿意将他身上的财产交出来,立即引来了警察,并且被周围的人辱骂为“叛国贼”。看了感触良多,幸好我不是生活在这种环境。
文字能力越来越弱了,很多想法都无法具体的表达出来,只能说,这部片子非看不可!
Saturday, August 23, 2008
规矩与人性
手受伤了,单手打起键盘特别吃力,可还是要尽责地更新部落格。刚刚看了报纸关于埃及被性骚扰的女性的新闻。天啊,达到了惊人的83%的女性曾经被性骚扰。我们不禁起疑问了,回教徒不是很守规矩的吗?他们不喝酒、不吃猪肉、不嫖、不赌,照理来说是世界上最安分守己的种群了,可上述的数据添增了迷思,严厉的规矩能够带来什么程度上的作用呢?
老实说在回教法里,性骚扰并没有错,因为天主没有指出这是错的。可从他们遵从的法律中应该要省思到,性骚扰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是有罪的。好了,这是题外话。
今天想表达的想法是,规矩必须配合人性同时进行。在埃及进行性骚扰的罪行我相信决不会低于别的先进国如欧洲国家的。但为什么在欧洲那百分比要比埃及低呢?要知道,埃及女性的打扮都是清一色长袍头巾的,根本无法与性感或诱惑扯上关系。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万恶之根是什么:人性。
人性有千千万万种,这边谈的是好奇心。正是好奇心促使埃及男性想突破那重重难关来探索长袍内的乾坤。不妨作个假设,如果埃及女性每天穿的都是吊带露肩,埃及男性还会那么好奇地铤而走险吗?最多就学我们用眼睛强奸女性的乳沟嘛,起码对该女性造成的伤害就远远比直接的身体接触来的小。当然这只是我的假设,或许埃及男性骨子里富有与众不同的浪漫基因呢。
刚刚的例子其实想表达一个想法:再多的枷锁也无法锁住人性,再多的惩罚也无法杜绝恶性,再厚的长袍也无法抵御咸猪手。回教的规矩真的有效吗?从每年马来人强奸率的数据也能窥知一二了。
另外昨天也看到了另一则关于新加坡人认为还须改进的陋习的新闻。当中包括了:随地吐痰、不让位给长者坐、把脚搁在巴士窗边、乱过马路。看了都心寒,他们的自思能力还真是令人敬佩啊。(自思=自我反思) 不是在贬低马来西亚人,可有多少马来西亚人会认为上述的种种行为是陋习呢?有些甚至都被当成理所当然了。
在这里要推翻我之前的话了,正是严厉的规矩,让新加坡人能够自律,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推移,逐渐把与马来西亚人的水平差异拉开了。可也难怪,新加坡是个特例,那么小的国家,执行起法律是相对的容易的。如果还要说让大马人安慰的话,我只好说,不少新加坡人还是会铤而走险的违反法律的,只是比例不高,要不然他们就不会视上述的行为为陋习,而是直接反问你:“哈?人类会做出这种行为的吗?”
正是因为人性从来都有弱点,才会有进步空间。马来西亚人,加油,还有时间,这世界上还没出现全都是没有人性弱点的人的国家。
Wednesday, August 20, 2008
无题
前几天去了成大数理比赛,奖杯一个都没有,想法倒蛮多的。
去时在巴士上我跟志明坐在一起,聊了很多,他也接我一本名叫“亲爱的安德烈”的书。旅途中无所事事拿起那本书细细品味,各种想法都泉涌而上。
亲爱的安德烈是一本五十多岁的母亲与二十多岁的儿子合著的书,里面的内容两人各占一半。内容浅白易懂,使读者能轻易的了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这本书同时适合家长与孩子阅读,甚至可以进行阅后交流。内容覆盖层面非常多,有一名青春期的少年对生活的看法,同时也有讲述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的差异。有些可能你已经懂了,你可以在从另一个角度去钻研。有些也不妨视为充实自个内在的好工具。
要解释整本书的大纲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每个章节讲述的内容都不太有关联,解释大纲就等于把整本书通通解释完毕。所以我只好节选我认为不错的精华。
--有一章讲述一个人的民族性与国家性,尤其是对于一些身份尴尬或模糊的人,例如混血儿、迁居外国的人。读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马来西亚的华人。一直以来,马来西亚华人对自己的认知、身份认可、对中国的特殊情结、对马来人的意见、对未来的憧憬都觉得很尴尬,有时甚至强迫自己不去想这类的问题。
对我而言,奥运会的举行唤醒了我对这件事的想法。奥运会在中国举行,对马来西亚人应该没什么影响的,去问问马来人和印度人有多少人有去留意奥运会。可对马来西亚华人来说,这是一项荣耀,一项无法描述的骄傲。都已经移民100多年了,那份特殊的感情仍然在血液中挥散不去。每当看见中国夺得另一枚金牌时,那种快感是很微妙的,纵使那可能与你没有太大关系,可能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民族性吧。
志明忽然问了一个我不是很想面对的题目,“如果今天羽球决赛是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对决中国华人,你会支持谁?” 民族性对决上国家性,我会选择为双方都加油,为双方都惋惜。
--人生路是越走越孤独的,欲望城市中四位女生定时每星期的聚会有没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呢?长大后知己是否如书中叙述般难得呢?(此句是我个人看法,只是启发自书中)
--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有“伟大”的任何特征了,能够做的,只是不断的钻牛角尖,在自己的世界中自足,寻找自我认同感。
非常符合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的想法,全球化竞争真的能够被我们左右吗?安逸的生活,做个乐活族是不是另一种成功的象征呢?
--世界上那么多不公正存在,怎么可能没有[叛逆]的需要?所差的只不过在于你是否愿意看见,是否愿意站起来,行动不行动而已。
作者之一的安德烈先说到他的年代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叛逆了,因为应该被表现的都被上一代人表现过了,留给他的,只有那狭窄的进步空间。可随后安德烈又反悔了,只要有人类、有思想、有不公平的时代,怎么会没有叛逆呢?
--看到一半,看到了“願”这个字(书本是繁体版),又牵引了我对文字的好奇。简体字只是将从前的字简化吗?从“願”简化成“愿”,根本看不出简化了什么。不禁在想,简化的过程是不是也在修改这个字恰当的写法呢?愿望本应是放在心上的东西,能把它记录在任何介面上吗?还是在古代相同的字有不同的见解,从而使用不同的部首呢?古代的愿望真的是刻画在竹简上吗?有空应该去问问荣成。
--小故事:有一家人的朋友送了他们一箱苹果。打开一看,大部分新鲜青翠,有几个却已经开始变色。母亲不经思索,伸手就去拿那快要腐坏的;她十七岁的儿子也不经思索就抓了一个最青翠的开始咯擦咯擦啃起来。他母亲急急说,“哎呀,先吃坏的呀。坏的不吃,明天怕就不能吃了。”
儿子觉得母亲很奇怪,说:“你从坏的吃起,到明天,那好的也逐渐变坏了,结果你就一路在追赶那坏的,你永远在吃那不新鲜的苹果。你为什么不能就直接享受那最好的呢?”
母亲听了儿子的话,半坏的苹果拿在手里,站在那儿,一时说不出话来。
故事的启发:在这事事要求精通、及格的年代,我们是否应该一味的去补足自己不足之处而任由本身特出的地方平凡化呢?这句话送给所有对生活迷惑、不满的人。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只有自己真正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父母亲才能够幸福。
是否能够放下手头上的习题,花个五分钟来省思呢?
--龙应台的读者不乏知识分子,以下这段文字是我彻彻底底被臣服的,当然也超过我个人思绪范围:
“到底个人可以享有多少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我的答案是:“当一定数量的个人认为他身为大众的一分子有权决定别人的生活方式时,哪怕只是少许的道德压迫,都会转化成公权力的强制,而令人们不能享有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不一样的自由也不可能实现。回避这[惨剧]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时刻提防决定别人生活方式的权利欲转化成公权力的强制。”
--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那我可以问问,人生中谁才是“将”呢?
哦对了,还有一个结论:要使一个人改信别的宗教并不困难,要使无神论者相信神才是最有难度的。
Wednesday, August 13, 2008
Funny Games 9/10
还好看了杂志的介绍,不然我很可能这一生都没有机会接触这类的电影了。
Funny Games, 我第一部真正的惊悚片,导演Michael Haneke 是一位有野心的导演,同时他的作品也非常具有争议性。看了网站的评语,真是极端化,有人说恶心,有人说无聊,更有人说好看,我说一头雾水,对网友的讲评。
为什么说它是我第一部真正的惊悚片呢?这是我第一次看戏在没有音乐背景下看到心跳加快,心情暴躁,直接跳进这部电影之内。说它暴力吗?没有啊,血腥的场面很少。说它无聊吗?简单的几句对白和几个动作却足以牵动人心。说它紧凑吗?它可以一个景物镜头拍3分钟。我只能把它定义为:现实心理暴力惊悚片。玩弄观众的心理,把你逼疯,他成功了。
故事讲述一家三口在湖口度假时遭遇的一连串事件。哈?就这么一句剧情介绍?对,就这么一句。可这才是你需要看这部电影的重点,看看简单的人性的险恶。有多简单呢?完全没有逻辑上的荒谬,一切太自然了,甚至自然到你想自杀。没错,导演通过这部片子想警告现实生活中的人,别看太多天马行空的戏了,来看看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场景吧。
整部片子中不存在着“人间有希望”这句废话。导演厉害地将两位心理变态的年轻人映射到现实生活当中。为什么我一直强调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呢?电影中就是明确的传达一个讯息:不要对现实生活抱太大的希望,死亡边缘不会有超人现身把你救出来。的确,现实生活中太多自然得很残酷的东西了。你张开报纸看到Bill Gates 的个人资产又在上升,可你濒临失业边缘。你听说有人见义勇为救出受困在大火中的小孩,可你当晚被抢匪闯进家里并被绑在角落。所以,对一切事情都有心理准备的人才能获得安然自得,看这部电影时自然不会失控。
讲很容易,恰好我就是广大被逼疯的观众的其中一位。电影中有三个情景是其中一位奸角忽然转头过来跟你对话,那当下我有全身发麻,想自杀的感觉。那感觉太真了,好像换做是你面对一位杀人犯一样,这也是整部电影中我最喜欢,最有收获的部分。
将这部片子推荐给对生活没什么危机感,厌倦普通生活,想寻找刺激的人看。前提是把你自己关在密室中,不能有除了电影之外的声音,更不能做除了看电影之外的事,全心全意,全无防备地接受催眠。
中国奥运队
最近研究中国奥运队的强项和夺金点,发现了一件事情:中国人果然是考理科的翘楚。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中国的四大强项:跳水、举重、体操、射击都有一个共同点:你不会跟你的对手有直接的接触,正好与考试一样。
体育与考试本来不应该相提并论,乍看之下是完全不同的,可那四大强项就与考试有很多类似之处了。四大强项都需要天分,其实这是废话,每一项体育都必须有天分才能出色,考试也一样。四大强项在比之前就已经知道整个流程是如何进行的了,个个指定动作只要你平时表现好,不怯场,获得高分是理所当然的。这不正与考理科相吻合吗?首先要知道范围,再来熟记一切公式和做法,拿A1就是那么简单。当然意外还是会产生,考试时忽然忘记了公式,或者考题意外的难都是可能的,就像四年前中国男子双人3米跳水一样,一个滑倒掉进水,金牌就这样眼睁睁的泡汤了。
四大强项最重要的是练习,考理科也一样。与考文科不同,文科要求的是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再来配合累积的直觉作答,这点我认为与球类运动很相似(除了保龄球)。理科则不一样了,除非记忆力差或者天分不足,不停的练习绝对是成功的关键。
中国人在这种项目的优势其实可以很勉强地与一个假设挂钩:中国文化讲究“人以和为贵”,儒家伦理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的好几千年,要中国人忽然学习西方人好胜的心态去参加篮球、足球根本就行不通。
再来四大强项也突显中国人的一个特点,沉默冷静地观察、分析一切,再来惊人的一击震惊世界。不需要争吵,不需要花俏,干净利落的入水、举起、射靶、转圈就把竞争者干掉。同样优点也是缺点,这也突显中国人不够主动,批判性不够,不敢争取机会、坚守己见的缺点。
人人都是谈技术、身形、战绩、实力,而我却从思想和文化来描述,真是异类。
Monday, August 11, 2008
Sunday, August 10, 2008
无题
很害怕我的部落格会沦落为个人网志,不过这也无法阻止我写下这篇文章。
一直以来我对国荣领导班的方法没什么意见的,头头时还觉得进对了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再加上有得霖爵若一干崇拜者,把国荣的方针推到很高尚的地位,甚至有点神化。可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在中学班级推行企业式的管理恰当吗?经过上次买彩票的经历后,我有了新看法。一个成功的企业最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能够满足员工。而员工怎样被满足呢?薪水、福利、设备等等。今天我们管理这个班,有领薪水吗?有可能有福利吗?设备好到哪里去?还要交学费,能企业到什么地步啊?
你要同学们跟着你的标准去做人,认为中学时期就应该培养在社会生存的能力。可这行得通吗?每每这班要做决定时,用什么方式做?还不是中学生的那套,胡闹,乱来,霸道。关键在于什么?没有利益上的冲突。
每次你要学生配合你,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错,的确符合你个人做人标准,可是你凭什么让我们服从呢?满口的理论、道理会让人厌倦啊。
还好你会踢球,要不然真的不知道你如何在学生心目中肃立形象了。
每每回想在伯公埕前你看我的眼神,就让我对你的反感加深。卖彩票实践人生、教你如何做人、让你涉及商业、让你早熟??对不起,我反对。
Thursday, August 7, 2008
无题
正当我正享受着轻松应战的感觉时,数学分回来了。又是老毛病,粗心。因为粗心而不见13分,心情应该很低落。可经过两节的沉淀和懊恼后,想通了。
数学很重要吗?对我来讲很重要,因为要进任何一件物理系数学都要非常好。可我做不到。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物理和化学都强的人数学怎么这么弱,应该说我在物理和化学都是取巧吧?很好的理由。
哥哥的数学基因并没有在我体内体现出来,在我身上我只看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挫败,羞辱,连我自己都不想照镜子问自己这个问题。
对我来说,理科其实并非唯一出路。叫我读经济、哲学我照样可以。可我迷失了,难道真的因为一科而放弃自己多年来的梦想吗?不想去接受,但是我想我四个月后需要去接受。
看了历届统考成绩好的学长学姐的例子,其实给我蛮大的慰籍的。有些去台湾,拉曼,甚至有更多地去读学院。除了我哥和陈俊信之外,我是在想不到有哪一个例子能够让我不慰籍的。
是时候调整心理了吧?嗯,差不多了。现实的世界,你不需要做到十全十美,可你一定要达到所谓的必须标准。
Tuesday, August 5, 2008
两场电影后
最近似乎很悠闲,看了两部“哲学性”的电影,分别是"Sex And The City"和“三峡好人”。最近我都在把时间投资在这些小品而逐渐唾弃商业片。有人说我扮高尚,硬要装出一副很厉害的样子。对于这些人我也唯有笑而置之。人总会有成长到思考性的阶段的一天,只是我比较早而已。我讨厌小品被冠上“哲学性”这个标签,来掩饰人不想去思考的死穴。明明这两部都是简易直接的戏,却因为有些人没有耐性去运用自己的脑袋欣赏这些戏而被定义为“闷戏”、“艺术片”、“浪费钱的戏”。真想大骂那些商业片,拍出一堆只用感官去交戏而不是用灵魂去会戏的现代速食人。算了,也懒惰管这种人,该醒的会醒过来。
其实昨天就想写关于欲望都市的文章了,只是写到一半意识到自己写得太长了,就狠狠地删除了。而今天这片纯粹是讨论这两部片的精髓(尽量写吧,尽管会有不善之处)。
纵使是两部完全不一样风格和背景的电影,双方都在讨论同一个东西:爱情。双方都利用了起码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来展示各种各样的爱情。欲望都市讨论的是女人四十后的爱情故事。有结了婚生小孩的,有结了婚领养孩子的,有正要结婚的,更有不想结婚的。让我们接触到了现代女性的前卫想法,同时也显示了女人在时尚和保守的冲击下各种各样的应对。例如女主角,她本来秉持着纽约女性前卫的想法,只交男朋友不结婚,但最后还是因为各种保守的原因老老实实的结婚了。而另一位女主角Samantha则由始到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坚持不结婚,最后还因为不想被男人捆绑着而选择单身。千奇百怪,百花齐放,目不暇接。
这部片子不能说是百分白的小品,它还是很大部分被商业性占据着。可我认为这样的结合非常合乎时代,因为现代人都是害怕花了钱看不到结果的。说是有商业性,就是说它里面有非常多的笑果,让人们能够轻松的经历整部电影,同时能够引导人们笑后反思些什么。里面还有很多另类台词,专心看电影的自然会暗举拇指。总的来说,欲望都市真的是一部好电影,值得一看。
轮到“三峡好人”了。它真的是一部纯小品,有野心的纯小品。电影讲述了两段稍有交集的故事,两段都是寻找爱人的故事,只是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第一段讲的是男人寻找前妻,从而寻找孩子的。那个男人是否还爱着他的前妻就不得而知了,我们能看到的是他对他的孩子感到非常的关爱,并不惧牺牲地想要把她接回来。这个男人是一个很坚持,同时也重情重义的男人。这点从他想把前妻也接回来就可以知道了。他大可不必这样做而直接去找他的女儿。乡村式的爱情的确会发生城市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它是多么的纯朴。
第二段讲的是女人寻找两年没回家的男人。眼看这又会是另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因男方被疑出轨而以离婚收场,不胜唏嘘。 这段爱情就比较城市化了,女人是较现代的女人,无法忍受这种处境。对于我来说,这种重复很多次的剧情其实就有点逊掉了。但我还是很喜欢导演处理整个过程的细腻。
讲述完剧情大纲,轮到技巧方面。显然我不是专业的影评者,只能用我的感觉描述。三峡好人运用了综合性的镜头,长短各半。但出色的在于它的短镜头景物拍摄。透过无数个贫穷工人和村民的镜头狠狠地将中国内陆地区的贫穷现象表露无遗,让观者对中国农村留下更多印象。导演多次拍摄男女主角以同一背景的大自然景象的片段,但仔细一看,每次人物的表情都不一样。悲伤、充满希望、无奈,形成强烈对比。
接下来就要讲讲一些我认为有意思的个例了。片中女主角不断地装水喝水,我认为这是在表现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唯有通过喝水她才能转移注意力,不让自己想太多。有一幕是有位高官前往一座大桥,本来不开灯的大桥立即为他打开缤纷灿烂的灯了,无疑在揭露中国贪污现象的严重。
再来,我认为女主角与男人在河边离婚的那幕非常有意思。女主角其实是有挽留的念头的,眼神尽露恍惚。然而这是音乐响起了,男人牵起她的手跳舞了,就是这个动作,直接令女主角产生离婚的念头。就因为跳舞而离婚,很荒谬吧?在女主角心中可不是这样想,跳舞意味着男人心中有另一个,她要如何容忍呢?那么这究竟是男人故意的,还是无意间做出的呢?无从考究。但这一幕也让我见识到了小品的细腻,观察能力的确大大的提高了。
电影中有出现三段荒诞的片段,可我认为他们的隐含意义更大。类似UFO飞过的那一幕我非常认同强华老师的注解,它的确能够把我们从第一个故事中抽离出来,但应该不是在提醒我们这是部电影,而是在暗喻着另一段截然不同的故事即将展开。
对于第二幕建筑物凭空飞起的那一幕,我就有别树一帜的见解了。那一幕,女主角正在晒内衣。在一个陌生人家里晒内衣意味着什么?她对老公出轨有怀恨心理,而基于道德伦理的捆绑,她无法作出直接的抗议,唯有通过晒内衣间接地勾引男人。虽然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但在那个环境下已经像是建筑物会凭空而飞一样荒谬了,这时导演就拍出这一幕来表达这个想法了。
至于最后一幕,也就是高空走钢索的人,我的想法就简单得多。我认为这是在描述男主角内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像走钢索一样,随时会掉下死亡,无论是那三万元还是挖矿时可能产生的意外。
城市的爱VS乡村的爱,本就不能拿来做比较,他们能够给予的,也只是这世上更多爱情的例子,以丰富观者的视野而已。
Sunday, August 3, 2008
冲动
刚刚去跟老妈逛街,看到两个小孩子在玩着我们小时候很喜欢玩的东西,逆走escalator(忘了中文名称)。一瞬间,感慨一股气涌出。
曾几何时,我们都像他们一样,任性、不顾一切、直率的去做事情,完全不用去考虑到后果。可经过时间的洗涤,那股冲动似乎远走越远了。可以说我们长大了,也可以说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避忌了。
长大后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他人的意见是正常的,甚至这也是处生立世的重要技能。你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就永远无法跟别人达到一致,以至于与世界脱节。
可再看看现代人舒解压力的方法,唱K、踢球、笨猪跳、看电影等等,都是抛开别人眼光的过程。的确啊,现实与理想是很矛盾的,很多时候必须要极端的方法来达到平衡。可这里我就糊涂了,难道人类总是与自己作对吗?难道就不能用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来过生活吗?为什么非要把自己推向一个极限,最后却又是自己把本身拉到另一个极限呢?有时候讲起来真的连自己都会不知所措。
冲动好吗?我个人的见解是,特定时候让自己冲动一下,也许你会跳过本身站着的悬崖,接触新世界。就那么一下也好,世界大乱又如何呢?那些纷乱已经被你抛在另一端的悬崖了。只是别过火,对面的新世界未必不是松土。
附录:
顺便提一下我最近的冲动好了。有一次我打枪到一半烂叫很痛,原来是脱皮流血了。那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算了吧,好好疗伤,为下次做好准备吧。就在这时,我刚好开到一个很美的女生的做爱片段,一股冲动爆发了,于是我冒着危险狠狠地泵出雷氏精子,画下绝对有问号的句号了。
Saturday, August 2, 2008
无题
又是一篇不值得阅读的文章,或者它只能被当作是日记。真不好意思,人总有灵感空缺的时刻。
一直以来我选择逃离世上的纷纷扰扰的方法就是听音乐,在班上总是大喊大叫,事实上我正在探索属于我自己的乌托邦,所以我听的音乐类型都很奇怪,Jazz, Blues , R&B,Classical 等等,真的很怕有哪一天我会跟流行世界的音乐脱节,唯有借助她咯。刚刚弹吉他半个小时,半夜弹,只有两首歌,虽然技巧没有进步到,可是那种愉快和轻松是值得我花那半小时的。想要寻找与内心的自己沟通的途径,音乐是道不错的路。
今天欣赏完一部电影,真正的去探讨它里面所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叫欣赏。可是显然我的鉴赏功力还不到家,也同时因为在最关键的那段话被小虎打岔了,我无法从中领略到什么特别的东西。我看到的,只是在不断补充我对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阴诈和黑暗的认知,同时也在提醒着我,这个世界充满着变数,不要以为你掌握了一切,你同时可能正在被人掌握。这点我也同时在阅读无限恐怖时领悟到。
事实上这点在现实生活中不正一再体现吗?你认为你叛逆,你掌握了一切,可以一小心内心就会被人戳了一个大洞。你认为你认清了自己的方向,知道要去哪里升学,可哪怕有哪一天你的经济来源被切断了,或者思想变质了,你就会反过来被人掌握。你认为你掌握了爱情,掌握了爱人的心,可一不小心她变了,反过来利用你对她的情感来操控你,这时你又掌握了多少?很无奈吧,很想质疑为什么我的人生看法总是那么负面,可真的,长大总会有长大的烦恼。不过还好,这是我深层的意识,很多时候我还是依偎着表层意识来生活的,等到那一天像志明讲的,你只想不被这世界改变时,就是我自我封闭的时候了,因为我已经从表层意识过渡成深层意识了。而又有多少人能了解他人的深层意识呢?
好书难找,真的,读了7个月,兜兜转转了十多本书,却只有两三本能够引起我的共鸣的,而真正仍然有印象的却还是蕙婕当初借给我的第一本书。换个角度想,人生不也如此吗?初恋总是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幼稚园总是最让人回味的,所有的第一次都最让人眷恋。之后的过程不好吗?当然有好的,甚至比第一次更好的,可当你回顾时,第一次又总是那么特别,占了不可磨灭的地位。当然这些跟我读书的经历是有些不同,那本书可是她极力推荐的,换言之我是在最optimum的condition 下展开我的读书旅途。幼稚园也是一样是家人精心筛选后的。可初恋啊,第一次破处啊,这些都是一个人观察很久,累计很久才发生的,又怎么不让人记忆深刻呢?
写到这里也有点不知所云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