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2, 2008

津巴布韦的深思

          昨晚刚刚看完一项关于津巴布韦的电视节目,一个非洲国家,通膨率超过200万巴仙,人民都生活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一半以上的人民为文盲,人均寿命仅仅35.5岁。一切一切的数据最多只能表明这又是另一个可悲的黑暗国家,一片完全没有前途希望的荒土。
 
         可是经过昨天的节目才知道,这个国家在80、90年代曾经经历过经济繁荣的过程的,经济成长率超过4%,为其他非洲国家的三倍、非洲之冠,不到1津元可以换一美元,非洲最大的粮食出产国,被誉为“非洲粮仓”。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烟草出口国。

         看了关于经济的数据还没什么震惊效果,再举出一些数据与第一段的作比较。文盲率19%,人均寿命64岁,饥饿的人仅占30多%。差别大吧?到底这十年来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979年,津巴布韦的总统与英国撒切尔政府签订了一个条约(忘了名字),规定津国在未来十年内不进行土改,农场仍然由白人经营,而英国政府每年则给于9000万英镑作为赔偿金。这个条约达到双赢的效果,既可以让津国争取到独立,又可以促进白黑人之间的和谐,以及维持黑人的生活。也就是凭着这个条约,津国才可以大胆的作出这种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前来投资,一度成为非洲佳话。

          好景不常,1989年,布朗上任首相,随后他便宣布,英国没有义务给予津国那笔赔偿费。于是,津国从此就失去了一大经济依靠,噩梦就此发生。最初几年,津国凭着本身的国库勉强撑得不上不下,可是一股要求土改的阴霾却就此产生,挥之不散。

         终于在1999年,黑人在生活每况愈下、水深火热的情况下爆发了。他们强行霸占了白人农场,企图重新划分农场的分配。而津国总统穆加贝也无视这一切,默许了他们的做法。就这样,津国规定国内2900家白人农场限时内交出土地,并由黑人自行分配。这个做法也遭到了联合国的谴责。

        土地是抢回来了,可是科技和管理方式并没有随之进步,黑人就这样在完全没有经验的开始经营农场了。结果当然是一败涂地了,粮食短缺、旱灾、国际经济封锁、通货膨胀等严重问题迅速产生,从而形成今天的津巴布韦。
 
        而今年6月津国大选,由于执政党与反对党获票率都无法超半,必须进行改选。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恋权的穆加贝不断发动暴力行动,企图打压支持反对党的群众。随后反对党领袖为了顾及群众的生命安全,遗憾退选。理所当然的,穆加贝最终顺利连任。可是也理所当然的,他的行为遭到了提倡自由民族的联合国的严重谴责,只有中国、俄罗斯在制裁津国的草案上投了反对票。也正是中国与俄罗斯的这个举动,引起我对这件事情的关注,深知事情没那么简单。

        前几段只是在叙述历史事件,希望我的读者们能有那么一点时事关注心与智慧,坚持到这里。按照常理,联合国这种做法绝对是正确无误的,一个国家领袖发动暴力事件,使得无数人民受难,这无疑是与希特勒的手法一样的。可是当我们在探讨整件事情的深层面时,又觉得穆加贝是情有可原的。

         没错,他的确发动了暴力事件,可是这种事情可不会贸然地蹦出来。看看过去十年国际社会对津国作了什么。他们要津国保护白人农场,却不给予赔偿金。他们无视津国人民的贫穷,对它采取经济封锁,试图利用强大势力将它边缘化。比起津巴布韦,我认为那些西方国家更为暴力,思想更为残酷。

         没错,津国黑人打压白人,破坏了自由与和平的法则,应该受到制裁。可是好像没人察觉到,正是因为英国政府当年的自私,才造成了津国黑人的压抑、贫穷,乃至愤怒。他们想要进步,可是西方国家抑制他们的进步,他们想要和平,但是西方国家粉碎了他们的梦想。举着和平与自由的旗帜就是万能的吗?人命与原则,西方选择了后者,荒谬。

        再怎么解释推搪,也无法洗脱穆加贝的罪,因为他的确做错了。可我认为他情有可原。他是津国独立英雄,尽了他一切的努力使津国进步,试图迈向成功。可英国的一个举动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情况,一个人无论道德多么崇尚,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呵护下被杀了,是不会有除了歇斯底里之外的状况的。他与希特勒不同,他没有野心,只有理想。短短十年间从天堂坠落到地狱,他内心复杂的心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

          这里感慨东西方道德价值观的不同,虽然只是局限性地描述个人鄙见。西方的价值观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并且会尽一切努力来达到它、维护它。可是这里面少了观察与变通,无论别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好,他们不管,只要你的所作所为与我的原则抵触,你就是与我作对,你就必须受到惩罚。

         而看看中国,这个受到儒家思想陶冶几千年的国家,在津国论题上他主张和平对话,找出不会伤害他人而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很局部,它让我为东方道德感到骄傲。

         每当看到那个人人都会讲英文的非洲国家,别无他法,只有为它默默祈祷,度过难关,重新振作。期待读者们留下意见与感言,这是我第一次写有关国际时事的文章。

7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一個小小發現:不管什麽國家,它只要抵觸美國或聯合國,它在外交上一定會出現問題。我認爲當時的津人太衝動了,他們應該先要同白人簽署什麽协约的,至少和平解决问题的机会会较高。你看,他们把土地抢回来了,但是他们不太能跟西方国家交流技术。最后他们死于没有经验,没有知识。当时津国和其他国的贸易已经注定会出现问题。国际社会不信任他们。

你看看今天的国际新闻,澳大利亚的反对派反对津巴布韦的航空公司的航班经过澳大利亚再飞到中国。他们当然有反对的理由。

当我读到你写的:比起津巴布韦,我认为那些西方国家更为暴力,思想更为残酷。我又有话想说了。几个星期前,我对美国911事件有兴趣,找了几篇文章来读。结果我认为美国和恐怖分子一样恐怖。美国曾在南美助恐怖分子推翻政权等等等等,忘了,总之,当时我就觉得美国恐怖。

强力、逼迫是无法构成永远的权利的,它是虚的。

Laura said...

第二段是在闡述第一段的觀點的。

對了,忘了給你我部落格的網址。

lav1st0 said...

我们无法奢望一群生活困苦、教育程度低的人民能够有什么冷静的能耐,而且别忘了我们是以第三只眼来旁观这件事情,如果换做我们作为当事人,我不认为我们还可以保持冷静。

Anonymous said...

在西方的價值觀來看,沒有所謂真實,只有利益。從津巴布韦例子來看,可見西方政府(不說西方人)的自私自利、殘酷,這也反襯了東方傳統哲學的包容性。許久以前以色列人在各國遭到驅逐,包括西方國家在内的許多國家都阻止以色列人居留,甚至加以迫害,只有中國包容了他們,如今具有猶太血統的中國人不少。東方、西方哲學本質上的不同造就了如今的表象。至於津巴布韦這起事件,我覺得我該去查查資料,以前都很少關注這些事件,尤其是非洲的(笑)

Anonymous said...

我们无法奢望一群生活困苦、教育程度低的人民能够有什么冷静的能耐,而且别忘了我们是以第三只眼来旁观这件事情,如果换做我们作为当事人,我不认为我们还可以保持冷静。

嗯,憤怒之下的人類是難以保持冷靜的(少部分人除外),但至少,許多人知道了這事實。世界上最強的終極武器是民心,民心所向將會決定結果,依靠暴力只能獲得暫時的勝利。

Anonymous said...

我们无法奢望一群生活困苦、教育程度低的人民能够有什么冷静的能耐,而且别忘了我们是以第三只眼来旁观这件事情,如果换做我们作为当事人,我不认为我们还可以保持冷静。
------------
那你還能做什麽?

--鳥人語錄

Anonymous said...

卡拉季奇被抓了,在塞族小朋友眼裏,他是多麽的和藹可親,會寫童詩,寫劇本,甚至唱塞爾維亞民歌..對我們最親愛的伊斯lanjiao同志來説...他是一個在93年至95年間屠滅他們好朋友,親人,家人的人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