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9, 2008

人有悲欢离合

这三天内有三个人离开我,第一个当然是Fabian咯,由于大家都非常清楚,也不用多写。

第二个是我的老哥,大三了,责任大了,因为表姐即将生孩子,顾孩子的工作免不了落在这位男丁上。越来越觉得他神了,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他对生活点点滴滴的哲学,的看法。去哪里找这种人啊?再见我永远的偶像。

第三个就比较意外了,是我的印尼佣人。名字不重要,今天刚走。做一年而已的印佣,应该少见吧?免不了要为她做这一年来为她做的第一件事,写关于她。

她是那种我看到就算不认识也会想打她的人,还好身边不缺这种人,所以我也没有打过她。来当佣人的家境应该都满穷的嘛,可这位小姐(是的,在这间家她反而像是最高贵的人)在印尼还算过得去的。至于来马的原因,听说是因为她妈妈无法忍受她的大小姐脾气而把她骗过来。很可爱的原因吧?我第一次听过。

那为什么说她大小姐脾气呢?带她去吃好料的她给我脸色看,问她最爱吃什么?炒饭。还记得她刚来时,拼命用家里电话打去印尼,我不以为意,以为经过老妈同意的。结果一个月电话费400零吉,哇靠。最后我们直接把电话线剪掉,爽死。有一次更夸张,她看到别人都有手机,就央求老妈买一个给她,说那笔钱从她的薪水扣除。也不用脑想一下,上次那400已经令她损失一个月的薪水了,还敢用手机,那以后她就是为了给电话费而打工咯。干,有看过这种印佣吗?想当然我老妈就一口反对咯,结果就给我们脸色看,闹回家。

关于她的传奇还没结束呢。有一次我们买了Ferrero Roucher,她二话不说,偷偷摸摸的吃了好几颗。起初我们都没察觉到,直到有一次那数量实在减少得太快了,就发动暗中调查,果然是她干的好事。有看过吃Ferrero Roucher 的400块印佣吗?真是传奇。 上礼拜刚刚买了Kit Kat, 竟敢在我和我老哥面前拿来吃,还好这位大小姐回家成功,要不然真是荷包大出水了。

看到她,我就发誓,以后不会成为像她这样的低等人类,一点生活目标都没有,还以为全世界都应该对她好,结果事与愿违就自甘堕落,真是一陀屎。解决人类粮食问题就应该把这种人拿去枪毙,什么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免了。

Monday, July 28, 2008

恢复斗志了

现在很兴奋,注意是兴奋而不是开心。我很少写关于生活的东西,偶尔发表一下吧。

29分,看到我的心第一秒是灰的,然而接踵而来的是那股久违的兴奋,想要去征服世界的斗志。

这次失败了,近两年来第一次失败,我很喜欢,真的。

但我不希望有下一次。

Sunday, July 27, 2008

大学生的定律大学生的定律

读到星洲日报的笑话一则,也不能说是笑话,因为它的确把事实表达出来,只是用较诙谐的方式。

睡觉定律:
1. 每天晚上准时熄灯睡觉:大一
2.晚上准时熄灯但是没有直接入睡:大二
3.晚上不睡觉在上课时在老师的眼皮下睡觉:大三
4.上课时躲在宿舍睡觉:大四

从上述判断来看,我的初一像大一,初二初三像大二,高一像大三,高二高三像大四。

食堂定律:
1.在食物里看到虫子会大喊大叫:大一
2.在食物里看到虫子会跟老板理论:大二
3.在食物里看到虫子会将它夹起并继续吃:大三
4.在食物里看到虫子不会理它而将它一并吃下:大四

奇怪了,我初一到现在都是拥有大三学生的素质吗?不过我很肯定我永远达不到大四的境界。

上课定律:
1.“你今天为什么迟到?”:大一
2.“你今天为什么没有来?”:大二
3.“你明天会来吗?”:大三
4.“你今天有来咯?”:大四

我初一没有这种对话发生。初二初三像大一,高一像大二,高二考SPM时像大四,高三星期六时像大三。越来越觉得我像大学生了...

考试定律:
1.“下星期考的是微积分?”:大一
2.“明天考的是微积分?”:大二
3.“待会儿考的是微积分吗?”:大三
4.“刚才考的是微积分吗?”:大四

整段笑话的精华在最后一句,我初一初二初三像大一,高一像大二,高二高三像大三。跟食堂定律一样,我应该不会达到大四的境界,除非我已经是行尸走肉了。

整体看来这个笑话真的很不准,要不然等我读到真正的大四时我应该像是辍学生了。

Tuesday, July 22, 2008

津巴布韦的深思

          昨晚刚刚看完一项关于津巴布韦的电视节目,一个非洲国家,通膨率超过200万巴仙,人民都生活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一半以上的人民为文盲,人均寿命仅仅35.5岁。一切一切的数据最多只能表明这又是另一个可悲的黑暗国家,一片完全没有前途希望的荒土。
 
         可是经过昨天的节目才知道,这个国家在80、90年代曾经经历过经济繁荣的过程的,经济成长率超过4%,为其他非洲国家的三倍、非洲之冠,不到1津元可以换一美元,非洲最大的粮食出产国,被誉为“非洲粮仓”。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烟草出口国。

         看了关于经济的数据还没什么震惊效果,再举出一些数据与第一段的作比较。文盲率19%,人均寿命64岁,饥饿的人仅占30多%。差别大吧?到底这十年来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979年,津巴布韦的总统与英国撒切尔政府签订了一个条约(忘了名字),规定津国在未来十年内不进行土改,农场仍然由白人经营,而英国政府每年则给于9000万英镑作为赔偿金。这个条约达到双赢的效果,既可以让津国争取到独立,又可以促进白黑人之间的和谐,以及维持黑人的生活。也就是凭着这个条约,津国才可以大胆的作出这种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前来投资,一度成为非洲佳话。

          好景不常,1989年,布朗上任首相,随后他便宣布,英国没有义务给予津国那笔赔偿费。于是,津国从此就失去了一大经济依靠,噩梦就此发生。最初几年,津国凭着本身的国库勉强撑得不上不下,可是一股要求土改的阴霾却就此产生,挥之不散。

         终于在1999年,黑人在生活每况愈下、水深火热的情况下爆发了。他们强行霸占了白人农场,企图重新划分农场的分配。而津国总统穆加贝也无视这一切,默许了他们的做法。就这样,津国规定国内2900家白人农场限时内交出土地,并由黑人自行分配。这个做法也遭到了联合国的谴责。

        土地是抢回来了,可是科技和管理方式并没有随之进步,黑人就这样在完全没有经验的开始经营农场了。结果当然是一败涂地了,粮食短缺、旱灾、国际经济封锁、通货膨胀等严重问题迅速产生,从而形成今天的津巴布韦。
 
        而今年6月津国大选,由于执政党与反对党获票率都无法超半,必须进行改选。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恋权的穆加贝不断发动暴力行动,企图打压支持反对党的群众。随后反对党领袖为了顾及群众的生命安全,遗憾退选。理所当然的,穆加贝最终顺利连任。可是也理所当然的,他的行为遭到了提倡自由民族的联合国的严重谴责,只有中国、俄罗斯在制裁津国的草案上投了反对票。也正是中国与俄罗斯的这个举动,引起我对这件事情的关注,深知事情没那么简单。

        前几段只是在叙述历史事件,希望我的读者们能有那么一点时事关注心与智慧,坚持到这里。按照常理,联合国这种做法绝对是正确无误的,一个国家领袖发动暴力事件,使得无数人民受难,这无疑是与希特勒的手法一样的。可是当我们在探讨整件事情的深层面时,又觉得穆加贝是情有可原的。

         没错,他的确发动了暴力事件,可是这种事情可不会贸然地蹦出来。看看过去十年国际社会对津国作了什么。他们要津国保护白人农场,却不给予赔偿金。他们无视津国人民的贫穷,对它采取经济封锁,试图利用强大势力将它边缘化。比起津巴布韦,我认为那些西方国家更为暴力,思想更为残酷。

         没错,津国黑人打压白人,破坏了自由与和平的法则,应该受到制裁。可是好像没人察觉到,正是因为英国政府当年的自私,才造成了津国黑人的压抑、贫穷,乃至愤怒。他们想要进步,可是西方国家抑制他们的进步,他们想要和平,但是西方国家粉碎了他们的梦想。举着和平与自由的旗帜就是万能的吗?人命与原则,西方选择了后者,荒谬。

        再怎么解释推搪,也无法洗脱穆加贝的罪,因为他的确做错了。可我认为他情有可原。他是津国独立英雄,尽了他一切的努力使津国进步,试图迈向成功。可英国的一个举动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情况,一个人无论道德多么崇尚,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呵护下被杀了,是不会有除了歇斯底里之外的状况的。他与希特勒不同,他没有野心,只有理想。短短十年间从天堂坠落到地狱,他内心复杂的心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

          这里感慨东西方道德价值观的不同,虽然只是局限性地描述个人鄙见。西方的价值观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并且会尽一切努力来达到它、维护它。可是这里面少了观察与变通,无论别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好,他们不管,只要你的所作所为与我的原则抵触,你就是与我作对,你就必须受到惩罚。

         而看看中国,这个受到儒家思想陶冶几千年的国家,在津国论题上他主张和平对话,找出不会伤害他人而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很局部,它让我为东方道德感到骄傲。

         每当看到那个人人都会讲英文的非洲国家,别无他法,只有为它默默祈祷,度过难关,重新振作。期待读者们留下意见与感言,这是我第一次写有关国际时事的文章。

Sunday, July 20, 2008

侵殖与演替

              想到马来西亚的状况,其实与生物的侵殖很相似。

              当某种生物在一个原本没有生命的地方生活下来,同时也带动其他生物前来生殖、定居,形成新的生物群落,此过程称为侵殖。

             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成为演替。

              先从21世纪来着手讨论,看看今天的外劳。为什么多数的老板宁愿从外地进口外劳,而不愿去聘请本地人?有很大部分是由于薪金的问题,可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外劳能够吃苦,做事认真,而且从不埋怨,脚踏实地的完成每天的工作,决不出乱子。而本地人只会要求高、付出少,把高薪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情况,让我联想到19、20世纪的华人与马来人。把现在的外劳与当年的华人做对照,再对照现在的华人与当年的马来人,还真有雷同之处呢。

             先研究现代华人与当年远渡而来的华人。当年的中国人,肯吃苦,脚踏实地,至今仍被我们津津乐道。可现在的华人,公民权是有了,学校津贴也有了,照理来说应该比当年的老祖先有出息,可今天的华人,大多数只会逛街,整天无所事事在幻想哪一天会发达、中字,根本看不出那点像是遗传到了祖先的基因。无可否认的,现代马来西亚华人正在退步,与时代开倒车。当年的马来人就是很好的借镜,当年他们的素质是真得不错的,可是一样是好高骛远,结果演变成今天的废物民族。马来西亚华人们啊,醒醒啊,可别枉费了流在你们体中优秀的血统啊。

            再看看当年的马来人与今天的华人,双方都是被打压的,一个是被英国殖民政府,一个则是被马来西亚政府,可还好,有视线可以转移。当年的马来人就以本身身为正统马来半岛子民自居,悠然自得。现在的华人也以本身优良的民族性自居,看不起外劳和马来人,亦悠然自得。可双方都不肯进步,没什么世界观,不知道要生存在当时的世界所需的品质,双方都在退步。结果,马来人到了今天就好像侵殖成功的品种,强大地树立在安全的地方;而华人则变成了半成功的品种。可是这种品种可跟生物的不太一样,风一吹就倒,等待着别的新品种代替自己。当年的马来人被华人替代,现在的华人被外劳替代,相当吻合。

            不是在称赞外劳而贬低华人,只是他们的侵殖你们有注意到吗?一不小心就会被演替掉了,别做失败的品种啊。

19世纪:华人-->马来人-->英国人
21世纪:缅甸人、越南人-->华人-->马来人
22世纪:???-->???-->马来人(肯定的)

Thursday, July 17, 2008

冠军的素质

            回想这12年的教育,好像没有教学生成为冠军后该怎样而只是一味的追求成功。

            我个人认为,夺冠后应该做的是反省,反省看看自己哪里有问题,反省如何变得更好。要反省自己的需要甚至大于第二名的,因为第二名的是要反省自己哪里输第一名,而第一名则是在跟自己赛跑。

           可能有些人没有尝试过成功的滋味,就自顾自的在那里high,好像这世上他最棒了,还把别人贬得一文不值。老实说这个过程我也尝试过,应该算是每个人都要过渡的吧。但是最终还是要纠正自己的心理,不然就会满招损了。

           撇开反省不说,成功后最重要的是尊重别的人,尤其是被你踩着上的人。没有第二名何来第一名?而且在成绩差距非常小的时候,夺冠根本就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值得光荣倒是有的。
光荣自己的团队配合如此的好,光荣团队上下一心。更多时的是庆幸,庆幸别人表现没那么好,庆幸自己的表现符合评审口味,庆幸没什么乱子发生。

           “提名是对自己的肯定,获奖则要靠运气。”金曲奖的老套话,可是很有意思。或许有些人应该多尝尝成功的滋味吧,不要让自己好像小丑一样。

Wednesday, July 16, 2008

S型2分

                   前几天做完较完整的测验,S型2分,而且这两份是临床心理学,纯粹是我有兴趣的东西(没办法,人类的心理太好玩乐),而不是我以后真的很喜欢去做的职业。这类人我觉得这世上应该不容易找到,除非那个人不懂得判断或在玩玩。S型2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非常讨厌一种东西叫人。

                  我不喜欢教人作业,我不喜欢听人诉说烦恼,我不喜欢去帮人解决问题。可能在我的立场上来看,做这些东西只是在消耗我宝贵的时间。但是还是希望这世界99%的人都是S性很高分的人啦,剩下那1巴仙只需保留给我这种废物就好了。没办法,人类长越大烦恼越多,肯定需要这些伟大无私的人来解危人生才会比较好过啊。

                  我不喜欢理会人们的隐私、空间,我只希望许多人注意到我,注意到我的不一样,那就很足够了。听起来很孩子气,我就是长不大,还有越长越小的趋势(除了那话儿)。人家骂我,我会听,可是我不会去纠正,只会记得在那种环境那种情况不能做同样的事情,在别的地方当然继续我的恶行咯。可能这也是大多数人会讨厌我的原因,我也不在乎,我就是惹人讨厌。

                  我不喜欢去猜测或去观察人的心情,太复杂了这个世界,倒不如一头栽入自己的世界里,也不需理会别人会不爽,我最爽。

                  越来越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世界会有S型2分的人存在了,虽然我们班有不少这样的人。

Monday, July 14, 2008

混沌

              世彬借了我一本“混沌学”,他说他看不懂,的确啊,这本书连我都不太懂啊。乍听之下你会以为这是什么哲学性的书,其实还是其中一本用来解释大自然的物理书,只是以现在的程度还是无法有效的完全解释清楚。

              完全不想推荐这本书给任何人,一个中学生实在是不应该看这种书的。看了只会对老师教的东西感到抱怨,原来我们一直以来学的东西都是不够对的,学的只是人类为了方便研究和理解而编造出来的超凡理论。看了也会对生命感到渺茫,是指那些有真正想过生命和科学的本质的人。原来万物之灵也只不过是一群对身边每一个事物都搞到不清不楚的生物。

             其实我不想推荐这本书也有另外原因的。第一,十个身边的人当中只有0.5个人懂得"chaos"的正确读法。不用吃惊,我也是去年才会念这个字。不是在推崇英文,只是当一个字的念法有误时,整个字的意思也会改变的,不用怀疑了,这道理也可以套用在英文上。

             再者,我对不确定和混沌这种看似无序却有点秩序的东西有些排斥,虽然说宇宙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但是试想想,读了那么多年的科学,有天有人跟你说你所学的东西其实误差性是远远大于你预测的,甚至有些东西是错误的,你肯接受吗?这时一种体制,也就是大学才蹦出来打救那些不死心的人。

             最后,也是最废的原因,就是我的chaos knight 从来没有强过.... 

Tuesday, July 8, 2008

延续叛逆

读完了志明给我的文章,免不了要来点精华摘要,虽然我是去恶取好,非常主观地将能引起我共鸣的一段文字抄下来。

“因此叛逆本身不需要有好處,甚至可能有壞處,但只要能結成正果,養出智慧,具備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最終帶來很大的好處,那麼在過程中的負作用-叛逆-就變得可以容忍了。”

摘要自“青春期為什麼要叛逆?”  
作者:宋克義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Monday, July 7, 2008

脑波狂想曲

看了翼帆给我的留言,有感而发的写了以下这段文字。至于铺成读者可以参阅上一篇他给我的留言。

人类发明的语言本来就有他的局限性在,要说它完善吗?还好。哪里需要改进呢?太多太多地方了。只是,碍于人类到目前为止的能力,改进不了。人类最终进化,是用脑波来沟通,脑波可以打破许多局限性,例如你不需要耗用任何资源,只须付出少许的能量(至少比说话来的少)就可以操作了。还有,用脑波沟通就好像mms一样,可以直接将你所想到的画面、想法直接传输到指定者。甚至我在想,用脑波还可以传送一些特殊的资讯如香味、温度等等,反正这些感觉都是因为大脑受刺激嘛,谁说一定要用鼻子嗅到、嘴巴吃到、皮肤摸到才可以算是被刺激的啊?到了那时候,你还需要运用一大堆文字来准确地描述东西吗? 可是,如果人类进化到那个地步才真是可怜。第一,没有了文字或画画来表达你的想法,所有真相都会赤裸裸的展现在别人的面前,除非你能控制那些脑波资讯的传送。第二,人类就真的好象怪物一样,头大躯小,活生生的陆地八爪鱼。第三,你要怎样控制资讯要传给谁呢?到时候就会有新科技被研发出来,叫做“人类脑波频率调节器”,至于你的脑波会不会跟人撞频,可不可以传得远,又是很好玩的议题了。最后,也是我最关注的,就是倒是艺术这门人类的精髓就会渐渐消失不见了,所有资讯都可以直接获得,谁还要花时间去理解那些懊恼的艺术啊? 我在想,未来会不会有一种廉宜方便的旅游业叫做“脑波旅游业”呢?“你要去巴黎吗?好的,频率100.00 MHz,传送完毕,那里驻守的人员正在待机为你服务,你要做什么、吃什么、玩什么都可以!如果你看中了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只需区区100美金就可以进行刺激好玩的空中做爱哦!“ 晕~~

Saturday, July 5, 2008

叛逆

经过近日来的风风雨雨,纷纷扰扰,林林总总,关于我的消息也无缘无故地传到我老哥的耳中,满夸张的。每个人都在骂我?哇,夸张一下下咯。算了,最后还是要将这件事画上句号,毕竟再这样下去也不知道会延发成什么情况,世事无常。

说真的,我引发这件事情也是基于一种看热闹的心态,看看这种事情会对学校和学生造成什么结果,也顺道看看自己在这件事上可以得到什么人生的启发,哇,简直比核裂变更恐怖啊,下次还是加入减速剂好了。从前我不懂为什么区区一篇文章,或一番言论会造成歇斯底里的乱局,现在我终于了解一些了,虽然我的只是小儿科。

而我观察了自己很久,终于得到结论,引发我这种心态的,正是潜在我心中的叛逆。以前我不明白什么叫叛逆期,以为不交作业,打架,骂老师就可以称之为叛逆。原来,真正的叛逆,是内心那股想要破坏一切的欲望。或许这番话很偏激,可这也是我展示叛逆的方法之一。

在这段时间内我也观察了许多人事物,对打架事件还蛮感到意外的,人类控制情绪的能力远低于我期望的。要不然也不会发生513事件了。对于志明我本人就觉得蛮可惜的,也不是在批评他,只是原来他的理性批判能力也是被我高估了,单单看一个句子就引申出一堆看法,他也没做错什么,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他将想法公开和表达的方式也让我看到了他第二人格的感性和冲动,原来人始终是人,再厉害的人也不过是某方面过于常人而已。

其实我不了解我内心的叛逆,是它太过极端了吗?还是这才是真正的叛逆,而现代青年的叛逆都被教育打压了?不过我知道,我这股叛逆太可怕了,但愿可以在大学毕业前好好的控制它。也希望学校以后不会出现像我这种异类,因为我清楚知道,学校肯定不想,也不能承受这类事件再度发生。

佛祖保佑,让我不要再生出更多人格出来了,我宁愿虚伪。

Wednesday, July 2, 2008

无题

最近很多事发生,照例来讲应该有很多很多很多东西要写的,可是讲多也没用,只会引起更多误会,只好选一些来讲。

认识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做衰仔一次,在report中道歉、认错什么事情也都解决了,果然,人性是很难去用任何理论或公式来解释的。也好,吸取教训了,知道原来地雷这种东西还真是麻烦,你以为你踩下这一步没事就安全了,结果你轻微颤抖一下就引爆了。够力,研究人心将会是我最新要研究的东西。这世界有三联课程的吗?物理哲学与心理学........

引述国荣的话,人并不分理科生与文科生,只有内心中的理性与感性。人一生出来,就受到感性的教育,脑中充满着感性思想。要小便,只要哭一声就好了。要奶奶,只要哭两声就好了。要妈妈,三声;要书包,四声;要电脑,五声;结束,小学生涯。

好了,到了中学,开始要接受理性的教育了,人生开始冒出一堆它不想和你做朋友,你也不想和它做朋友的东西,到最后,你不得不用你宝贵的时间巴结它....结果,不少人就开始抗拒这些东西,理科班越来越少人可能也是因为这样吧?

讲述完背景,要讲它的实用性了。人脑的思考模式,是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当你的理性大于感性时,所有东西都变得很简单,很遵从特定模式,一切都在你的预料中。可是,如果这些东西牵涉到人时,对,是最复杂的生物,人,所有东西都变得非常非常复杂。你必须考虑每个人的心理,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的暗算,累啊。

当你想东西时感性大于理性,那就是灾难的来临了。你的想法就真是天马行空了。这才是我在上篇所说的,文科生的思想。并不是说读文科就会有文科生的思想,也不是说读理科就会有理科生的思想。我只是真的很不爽感性大于理性的人,我不喜欢那些我无法预知的东西。虽然这样显示出我的无知,低能, 我讨厌这种感觉。

到了人类成年的时候,感性和理性就开始和平共处了,虽然有时会不平衡,但还是可以互相抗衡的,使你不至于失控。一个人一生要学习的,也就是这个东西了。深深认可孔子了,六十而知天命。

希望潜伏在我内心的感性能够苏醒过来吧,要不然我又要受灾害了......